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时间宝贵 巴黎气候大会不许节外生枝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5-11-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6年之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即将全力冲刺达成一份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

距离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即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还有不到一周时间。然而,在法国展开了一年密集外交斡旋之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主要分歧依然存在。各国如何在两周内(11月30日到12月11日)按时达成这份协议呢?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如何才算作数?什么才能是有雄心的“减缓”行动?“融资”1000亿美元如何落实?到底需不需要“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

这成为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最关键的四个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UNFCCC)所得到的相关谈判安排文件显示,此次大会在组织和流程方面充分考虑了“时间宝贵”原则,即“直奔主题,不许节外生枝”。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能否落实

被简称为COP21的巴黎气候大会,实际上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的第21次缔约方大会和《京都议定书》(下称《议定书》)的第11次缔约方大会。会议主要目的,是达成关于2020年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协议。

各缔约方需要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行动力度等各要素方面,建立一个框架性的机制。

虽然目前对上述问题的谈判主要在“德班平台”(ADP)谈判框架下进行(所谓两轨并一轨),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仍是发展中国家一直坚持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根源在于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理解的侧重不同:发展中国家侧重于看待历史累计排放总量;发达国家在谈判中还是着眼于温室气体未来的排放增量。尽管理论上承认历史排放量,在现实谈判中却维持着双重标准。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统计,截至2011年,中国自1850年以来的历史累计排放占全球的比重为11%,远低于美国的27%和欧盟的25%;中国的人均历史累计排放仅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19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分歧主要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如何体现。他提出,原则上要肯定,具体上要落实。

解振华称,根据历史责任、各国的发展阶段、能力、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应该按照《公约》和《议定书》的要求,承担全球经济范围绝对量减排义务,而且要有足够的力度。

在发展中国家方面,应按照《公约》的要求,在得到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支持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行动。这是在减排问题上的区分。

如何才是有雄心的“减缓”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法国方面获悉,已有160个国家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各国的自主贡献方案(INDC),提交报告国家的碳排放量已经覆盖了全球排放量的90%左右。

不过,目前总体的“减缓”力度仍不能达到预期升温控制住2℃之内的水平。

不仅如此,在COP21之前,发达国家还继续指责发展中国家“不给力”。在最近一次采访中,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印度有可能是个“挑战”。

近年来,作为全球第三大排放国的印度再度成为气候变化谈判桌上的新焦点。然而,面对全国30%还未能使用上电力的人口,印度官方再三表示无法考虑排放峰值的问题。

面对全球气候谈判压力,印度在今年提出INDC,表明可以在国际支持下,到2030年将非化石燃料在其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从今天的30%增加到40%左右。由此,在2022年增加1.75吉瓦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同时,印度承诺将在2030年把单位GDP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33%到35%。

根据WRI的分析,为了达成在2030年之前将非化石燃料比重增加到40%的目标,印度在2030年前至少需要达到20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这对于环境、经济和近3亿缺乏足够电力供应的印度民众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要如何改变发达国家减排力度有限的局面呢?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上周的一次电话会议吹风会中谈到对巴黎谈判的期待,其中一条是,要以五年为期限,设定计划并评估减缓、适应、损失和损害、支持等方面工作成果,同时设立有力、统一的国际指导原则,指引未来承诺的设定。

这也同目前中法之间的立场相同,即设立支持每五年以全面的方式盘点实现经议定长期目标的总体进展,有必要在巴黎通过一个关于2020年前加速落实减缓、适应和支持的工作计划,在2017年或2018年开展一个促进性的对话以盘点已有进展,并探索进一步加强2020年前行动和支持的可能性。

1000亿美元基金到底给不给

目前谈判中,最容易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政治互信缺位的就在于资金缺口。

发达国家曾承诺到2020年之前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还要建立技术转让机制。

这是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础。解振华表示,现在距离这个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这个必须落实。

经合组织(OECD)今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和2014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资金分别仅有520亿美元和620亿美元,距离承诺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INDC的提出和承诺,本身就意味着这些国家需要更多的国内和国际资金支持。以印度为例,作为一个新兴经济大国,在2015到2030年,印度自身就将需要2060亿美元进行能力建设,除此之外还需要更多资金以应对气候灾害。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COP21之前,国际多边机构将继续就发展中国家气候融资作出承诺,并期待以此引发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融资的重视。

WWF提出,在融资方面要设计路线图,以实现2020年前每年融资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承诺,同时为公共和私营气候融资制定明确的中长期计划。

中国已经建立了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过去3年,已经在南南合作方面采取了很多行动,一共拿出了4.1亿元,为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到底需不需要法律约束力

随着COP21临近,克里在上周三的一次采访中将长期遮掩的面纱揭开。他表示,巴黎COP21达成的协议,肯定不会像《京都议定书》中的目标一样具有法律约束力。

这一表态在欧盟激起了强烈反弹。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巴黎COP21达成的协议应有法律约束力,否则就意味着无法促使相关国家履行承诺。欧盟委员会方面也表达了相同观点。欧盟气候委员会的发言人卡奈特(MiguelAriasCa?ete)表示,巴黎协议必须在国际上具有法律约束力。

实际上,从退出《京都议定书》开始,美国就再未承诺过加入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定,而这一点,美国直到COP21召开的倒计时才再次公开点明。

美国抗拒“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的部分原因在于,奥巴马政府担心此协议将无法在共和党主导的美国国会通过。

此前不久,奥巴马政府精心设计的“清洁电力计划”严重受挫。11月18日,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以28票赞成、2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众议员怀特·菲尔德提出的两项决议,反对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清洁电力计划。

根据法国方面的消息,目前已有138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邀请出席COP21。

分享到:

关键字:气候大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