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德国充电站建设启示:政策扶持与产业聚集是驱动力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4-12-0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制约我国电动汽车市场化的瓶颈,尽管政府高度重视充电设施的建设,但不少业内人士对其今后的盈利模式仍心存疑虑。前不久中德要统一充电标准,让人们开始关注德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作为世界汽车强国,除了传统汽车的发展,德国在新兴电动汽车领域也走在前列。得益于购车免税政策和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目前德国纯电动汽车的销量较高。为此,本文通过对德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的介绍,或许能给中国充电站建设和发展一些启示。

充电站覆盖率高助推电动车市场发展

德国电动车市场发展迅速,充电站覆盖率高是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德国充电站增长迅速,2013年已经达到4454座,远远超过中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巴登-符腾堡州、黑森州以及巴伐利亚州是德国公共充电站数量最多的四个州。这些州之所以充电站数量多,主要有如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政府扶持。政府导向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上述四州都属于德国政府重点扶持的电动化模范州。2009~2011年,德国政府拨款5亿欧元扶持包括修建充电站、电池科技研发在内的城市清洁能源项目。

其次是汽车产业集聚。巴登-符腾堡州和巴伐利亚州均拥有一流整车厂(戴姆勒、奥迪和宝马),还有超过1/3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汽车产业的集聚,使这两个州在汽车产业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应的,充电站的数量也更多。

再次是电力产业集聚。作为充电站主要建设者之一,电力产业的集聚也会使当地充电站数量众多。例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德国最大的发电企业EON和RWE的总部所在地。

德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典型建设模式

目前,德国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主要有五种运营模式。一是整车厂建设运营,整车厂为自己的顾客建立专属充电站,其中也包含合作商的充电站,但充电站仅为自己的品牌服务。二是独立供电商建设运营,采用订购模式,通常通过短信或预充值的冲点卡付款。三是供电商平台建设运营,由当地不同供电商合作,制定统一标准的平台,允许顾客使用彼此的充电站。四是公共供应商提供运营,包括便利店、超市在内提供配备充电箱的停车点,由于供应商众多,网点较丰富。五是私人提供者出租自己的家用充电器。从图1可以看出,德国80%以上的充电站由整车厂和电力公司建造。

定制化充电业务将成为充电站新模式

充电站发展的最大阻碍是成本高。根据德国电动汽车国家平台(National Electric Mobility Platform)的调查计算,德国公共充电站中一根充电桩的投资费用为4700~9000欧元,一般一座充电站中有多根充电桩,加上后期的运营费、折旧费、人工费等,成本更高。盈利方面,据计算,一家公共充电站的充电费用需达到每度1.18欧元才能盈利,而目前与汽油车燃料成本相当的充电成本为每度0.51欧元,德国公共充电站的电价只有每度0.21~0.29欧元,因此公共充电站很难仅通过充电业务盈利。

由于公共充电站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德国的供电商通过探索高利润率的定制化电动车充电业务来改善整体的盈利状况。以德国供电商巨头RWE的业务分布为例(见图2),其开展了B2B与B2C的新业务。与投资公共充电站不同,B2B和B2C的业务中充电站的投资费用以及后期费用均由客户承担,供电商只进行建设、运营及维护等。由于利润更高,今后可能成为供电商重点发展方向。


德国经验对中国的借鉴

总体而言,德国充电站的发展现状对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启示主要有四点:第一,未来电动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需要车型和充电设施两方面同步推进;第二,供电商将承担起建设充电设施的主要工作;第三,政府扶持和产业集聚将是建设充电设施的主要驱动力,政府补贴扶持是财务保障,而未来充电站可能会在汽车或电力产业集聚的地区优先发展;第四,从长期看,充电站要解决盈利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补贴,更需不断探索各种新业务模式。

分享到:

关键字:德国 电动汽车 充换电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