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英国电力改革的中国启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04-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我国在电力改革走到“厂网分开”后似乎就“卡”住了。主要原因是很多利益集团都已经形成,改革势必会触及到一些人盘子里的“奶酪”。

与中国不同的是,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市场经济理念根深蒂固,社会法制、保障体系完善。

英国的电力改革模式能不能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还要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家能源局牵头制定的新电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该方案以电网逐步退出售电、大用户直购竞价上网为主线。3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电力市场改革研究专家组成员曾鸣透露,新电改方案仍在研究之中,既没定稿,也未上报。

与此同时,能源领域的混合体制改革被提上议程。但是,仍有不少专家表示“改革进度低于预期”,应“借鉴英美改革经验”。

那么,作为世界上少数私有化及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市场,英国电力市场的改革经验如何,又能否对我国电改有所启示?

私有化和电力库

“1881年,英国开始了最早的公共电力输送,用于路灯照明。”英国ITPower的咨询专家Mark Leybourne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到1926年,英国公布了第一个电价政策,明确由中央部门负责全国电压输送。1947年,英国中央政府将电力供应统一集中管理,成立12个区域性组织,负责全国的电力供应。

1989年,英国开始了第一次电力改革。“当时执政的以撒切尔为首的保守党将电力视为可交易的商品,认为应当由市场力量决定电力价格及其供应。”Mark Leybourne表示,这次改革推进了英国电力公司的结构重组,把原中央发电局分成3个发电公司和1个输电公司,将原有的12家地区供电局实行了私有化,成立了独立的地区电力公司。

“上世纪90年代,英国形成了电力市场的强制型电力库模式。电力库由国家电网经营,负责分销电力,每半小时会发布未来24小时的电力需求情况。”Mark Leybourne说。

他介绍,根据电力需求情况,发电商之间会开始竞价,国家电网则会将最高价格作为后半个小时的分销电价。

“所有的发电商就像批发商一样,把电送到电力库里,再通过12个区域组织将电力分配到各个地方。”Mark Leybourne表示,通过这种机制,发电商就可以根据需求情况预测和控制电价,十年间,英国的私营发电商就从1990年的6个增加到33个。

电力市场改革进行时

及至2001年,英国启用了新的电力交易制度。“电力库模式被新电力交易合约(NETA)取代。新的政策不规定所有发电商都参与集合竞价,而是允许发电商与供电商直接签订合同。这样一来,发电商可以准确地预测发电供应情况。”Mark Leybourne表示,由于发电商知道自己能发多少电,而用户知道自己需要多少电,所以这样的合同通常会是长期且稳定的。

不仅如此,NETA还鼓励一家公司同时涉足发电和供电,实现电力的“纵向一体化”。

NETA的发展基础是发电商、供电商、中间商和用户自愿参与的双边交易市场。2005年,这一模式在被苏格兰电力公司与苏格兰南方能源公司两大公司垄断的苏格兰电力市场上得到推广,并逐渐建立起统一的英国电力交易和输电制度(BETTA),并于2005年4月正式实施。

“国家电网会平衡供需。在需求的4小时前,发电商会告诉国家电网他们将用哪个工厂发电,而供电商则会告诉国家电网他们的需求量。”Mark Leybourne说。

然而,“尽管这样的模式有利地支持了化石燃料发电和核电,却制约了只能间歇性发电的可再生能源。不仅如此,碳的排放成本也没有在市场价格和波动中反映出来。”Mark Leybourne说。

鉴于如今英国的能源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安全、充裕、低碳能源”,BETTA模式难以适应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当下,第三次改革—电力市场改革(EMR)正处于进行时。

据了解,电力市场改革计划引入了容量市场和差价合同两大主要机制。容量市场可以通过给予可靠容量以经济支付,确保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时候市场拥有充足的容量从而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差价合同的设计是为了给予所有的低碳电力(包括核电、可再生能源以及碳捕捉与储存)最有效的长期支持。

摸着石头过河

集中管理、垄断经营,看似雷同的“病”能否用同样的办法来“医”?

“电力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英国的电力库等体制改革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可以适当参考。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怎么结合中国的国情,摸着石头过河,考虑怎么做对社会的冲击少一些,阵痛小一些。”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说。

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启动。2002年国家颁布了电力市场化改革方案,启动了以市场化为方向的改革。2003年,国家电力公司分拆重组,成立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电投、华能、大唐五大发电公司。

但是,我国在电力改革走到“厂网分开”后似乎就“卡”住了。“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利益集团都已经形成,改革势必会触及到一些人盘子里的"奶酪"。”蔡国雄说。

他表示,所谓的“利益”并不仅仅指集团间的利益,还包括个人的利益。

“比如说,假如我们采用电力库模式,那么缺电的时候,国家是该让一个很节能的、人力成本小的机组去发电,还是让一个很不节能的、人力成本大的机组去发电?如果按照纯粹的市场经济,不节能的机组肯定会被淘汰。但如果这样,很多工人会下岗,而我国的社保等机制不像发达国家那么健全,很可能会造成社会不稳定。”蔡国雄表示,我国电力改革还需结合法律、社保等体系的完善。

他认为,与中国不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市场经济理念根深蒂固,社会法制、保障体系完善。英国的电力改革模式能不能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要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分享到:

关键字:英国电力改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