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美光伏“双反”范围扩至全产业链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证劵日报 发布时间:2014-02-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有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此次“双反”,对中国光伏的冲击不会像以往那样剧烈

就在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的“西方情人节”(2月14日)当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却极不合拍地就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作出初裁,初步认定美国国内产业因进口中国晶体硅光伏产品而遭受实质损害。

2月17日,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负责人就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第二次“双反”调查发表声明,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未能充分客观地考虑中美光伏产业相互依存的事实和现状,中国光伏产品不仅没有损害美国产业利益,而且还为美国上下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就业机会。

此外,声明强调,中方再次敦促美方,遵守法律和规则,客观公正审慎处理调查案件,防止滥用贸易救济措施。通过对话和磋商解决贸易争端是中方的一贯立场,中美间光伏产品贸易磋商的大门始终向美方敞开,希望美方与中方进行坦诚对话和磋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实现两国光伏产业互利共赢。

该负责人还透露,商务部将组织协调中国光伏业界和相关企业继续做好有关产业损害、倾销、补贴等问题的法律抗辩工作,维护中方合法权益。

SolarWorld再度发难

中美间这场旷日持久的“双反”拉锯战始于2011年。

2011年11月份,美方不顾中方反对,执意对中国产光伏电池启动“双反”调查,并于2012年12月份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电池征收“双反”关税。其中,反倾销税率定为18.32%至249.96%;反补贴税率定为14.78%至15.97%。

彼时这一裁定,意味着中国光伏企业从中国内地出口美国市场,起码要增加30%以上的关税负担。

今年1月23日,因再次收到频频与中国光伏作对的德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在美国的子公司申请,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局(ITA)决定展开针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及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的反补贴调查。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双反”调查,与2011年11月份启动的第一次有所不同。此番美方调查已不仅针对晶硅类光伏电池,而是将“双反”调查范围扩大至铸锭、硅片、电池、组件等几乎全部晶硅类光伏产品。同时,其“反倾销”调查包括了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

事实上,SolarWorld早在2011年双反调查中,便曾试图扩大涉案产品范围,却最终遭到了美国商务部的驳回。此后,SolarWorld仍不愿善罢甘休,于2011年双反调查后,以产品范围问题为由,将美国商务部上诉至了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如今,SolarWorld终于如愿以偿,再次申请调查,以谋将2011年调查时所没有包括的其它中国光伏产品,全部纳入到“双反”制裁的范围里。

美国“双反”变本加厉

“第一次‘双反’时,美国似乎还为中国光伏留了‘后门’。”某知名光伏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介绍,“那时,通过坚持在第三方国生产,我们还能绕开关税壁垒,不用被征收‘双反’关税。但这次不行了,美国通过将铸锭、硅片、电池、组件等全部光伏产品纳入调查范围,封死了我们将这些生产要素在第三国进行深加工、组装,再出口美国,以规避关税的路”。

据了解,除了上述海外组装的方式外,中国光伏此前还可通过转口贸易,实现对美国双反关税的规避。但如今,这些曲线救国之策,却因美国的变本加厉(限定原产地、扩大征税品类),而失去了作用。

“若最终‘双反’实施,基本上意味着中国光伏将丧失美国这一市场。”上述光伏企业负责人向《证券日报》形容道。

“按计划,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公布调查结果后,美国商务部会于3月28日公布反补贴初裁税率,6月11日公布反倾销税率。”相关知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本次美国“双反”调查,恐怕不会持续很久,留给中国光伏扭转局面的时间不多。

上述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值得庆幸的是,此次双反是在我国国内光伏市场大规模启动的基础之上,其对中国光伏的冲击不会像以往那样剧烈。而在应诉、抗辩上,我们会积极配合管理层,以期扭转美方裁决”。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双反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