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石油公司(以下简称称BP)在4月上旬宣布将出售其在美国的风电业务,估值约15亿美元。此前,BP已经多次出售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业务,再次将战略重点转移至传统的油气业务。
多位业内专家对BP的举措表示并不意外,因为BP正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而在目前可再生能源利润率远不如化石能源的情况下,剥离可再生能源理所当然。
“超越石油”落空
在放弃太阳能、碳捕捉及封存等可再生能源业务后,BP最终放弃了其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业务——风电。
在剥离风电业务之前,BP是唯一拥有大量风电业务的国际石油公司。
从2006年到2012年,BP在风电领域频频攻城掠地。2006年7月,BP收购Charlottesville风能公司在美国2吉瓦风能业务中50%的股份;同年8月,BP以9800万美元收购美国风能发电开发商Greenlight能源公司;2007年,BP收购Orion能源公司;2011年,BP风能宣布要在美国堪萨斯州建立一座装机容量为419兆瓦的风电场。2012年年底,BP还在美国新建了两座风电场。
BP在美国的9个州共拥有2600兆瓦的风电装机容量,此外它还拥有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其它风电项目。业界专家们估计BP在美国的风能项目价值为30亿到40亿美元。然而,过去的一切美好都已成为过眼云烟,曾被BP高管大肆赞美的风电业务,如今也到了被扫地出门的地步。
BP对于出售风电业务给出的理由是,可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出售风电业务后,BP仍声称会坚持开发可再生能源,如继续在巴西和英国生产生物乙醇。
时间回溯至2000年,BP耗资2亿美元发起著名的“超越石油”(Beyond Petroleum)公关活动,企图借此由石油公司转型为综合性能源公司,尤其是试图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争霸天下。
2005年,BP宣布组建替代能源业务部门,未来10年将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80亿美元。到2011年年底,BP就已投资70亿美元,业务范围涉及风电、太阳能、碳捕捉及封存、生物乙醇等,可见其业务发展非常快。不过,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发展可再生能源所需的投资或许远超出BP的预计。
但数年努力换来的是,BP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战略掉头。2011年,BP宣布开始全面退出太阳能领域,而其在该领域经营已达40年之久。当时,负责BP太阳能业务的首席执行官迈克·佩得鲁奇称:“全球经济面临的各种挑战严重影响了太阳能业务,使其难为公司带来长期回报。”
2012年10月,在找不到任何买家接手的情况下,BP将持有特变电工(600089,股吧)下属公司的股份全部赠送给后者。至此BP在中国的太阳能业务归零。BP中国总裁陈黎明曾对记者坦言,由于亚洲的太阳能企业发展迅速,使得全球太阳能行业的成本大大降低,进入太阳能行业的技术门槛也越降越低,BP已无法在太阳能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所以决定退出,专注发展更具优势的产业。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BP近两年相继退出各项可再生能源业务,与其需要大量资金来支付2010年“深水地平线”事故带来的善后成本和罚款有关,预计其总共将支付超过420亿美元,甚至还有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
完全市场化还遥远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在BP退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同时,BP在2月中旬发布的《2030世界能源市场展望报告》却预计,世界可再生能源将会有较快发展。不久的将来,世界能源市场不再会有主导能源,因为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市场份额均向30%发展,其余份额则被可再生能源瓜分。
前景虽然一派生机,但现实却很严酷。目前,各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都必须靠补贴,否则没有公司愿意开发可再生能源。
世界能源论坛主席、美国纽约能源与水资源学院院长哈罗德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BP等国际石油巨头之所以相继退出可再生能源领域,是因为可再生能源技术难以获得较大突破,一直难于和传统能源竞争,企业曾经期望的高利润无法转成现实,所以,传统石油公司将战略重点转移至油气领域。
尽管BP等石油巨头不断远离可再生能源,但仍有不少业内人士对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充满信心。
哈罗德说,虽然,可再生能源还没有商业上的竞争性,但是,在21世纪,化石能源占主导的局面肯定会被可再生能源打破,即使页岩气等新发现的化石能源大量涌现,也不会打破这一规律。
对外经贸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王炜瀚也对可再生能源春天的到来充满信心。王炜瀚表示,当石油、天然气开发到一定阶段,其价格涨到一个临界点时,可再生能源就不再需要补贴,并且具有了经济效益,届时可再生能源就会成为主要的一次能源。
文章来源:《能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