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日本能源政策灵活应变是关键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3-02-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日本的能源政策一直都对本国经济产生着很大影响,自2011年福岛核电危机大爆发以来,日本国内围绕电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今,日本国内针对核电政策出现了赞成派和反对派两种声音。围绕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但是我们更加需要一个理性的态度去面对日本核电的发展。
 
  早在明治时期,日本为了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向西方吸取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然而,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日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时,却忽略了它同样会制造灾难。
 
  日本的核电发展之路历经波折。二战结束伊始,作为“战败国”,联合国全面禁止日本涉足核技术研发。然而到了1953年4月,随着《旧金山合约》生效,日本研究核技术的禁令被解除了。这成为日本核电发展的起点。1954年3月,中曾根康弘等四位议员向国会提出“原子力研发预算案”获通过。1955年12月,日本《原子力基本法》出台,从法律上为日本发展核电铺平了道路
 
  日本的核电发展遵循所谓“国策民营”的二元体制,即政府规划,民间电力公司运营。在自民党一党执政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通产省(现经济产业省)官僚力主发展核电;而取得巨大收益的民营核电产业,又以政治献金等形式“反哺”了力挺核电的政客和官僚。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应对上的种种失策、混乱,正是这种“国策民营”的二元体制惹的祸。
 
  福岛第一核电站是日本最年久的核电站之一,自1970年启用以来,一直沿用着美国60年代的技术。设备和技术都已经落后于时代。事实表明,如果日本在早期及时更新技术的话,也就不会遭遇那场悲剧。
 
  此外,日本与核电相关的行政部门,如核安全委员会、内阁府的原子能委员会和文部科学省等部门,在核电安全和核燃料回收等工作中出现了分工不明确的现象,重启核电,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行之有效的合作和配合。
 
  福岛核泄露事故发生后,整个世界谈“核”色变。日本相继关闭了54座核反应堆,德国也掀起了“反核运动”的高峰,并提出于2022年实现“零核电”的目标。由于地理位置毗邻法国,德国希望同法国进行电力交易以弥补可能出现的供电缺口。此外,德国还计划在撒哈拉沙漠地区建造大型的太阳能发电厂。然而,即使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好,完全脱离核电依然任重而道远。相比之下,日本更是举步维艰。“零核电”计划在日本仅维持了两个月就因为电力供应紧张而被取消。
 
  福岛核电危机爆发前,日本政府曾为2030年的核电比例发展目标设定了三个方案:0%、15%或者20~25%。日本政府对核电所占比率的提前预计是“事前调整”型社会的典型案例,日本人谨小慎微的性格使得能源政策缺乏灵活可变性,并趋向于僵硬化,这不利于国家的安全发展。
 
  现阶段,日本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是不可能的。太阳能和风能都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而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会引起电价上升、电力成本提高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日本当前的能源架构,需要从现实出发,首先在保留核电的前提下作出细节性的调整,同时边走边看,寻找更适合日本国情的能源发展之路。
 
  (来源:日本产业经济网,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
分享到:

关键字:日本 能源 政策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