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日本:成也核电 败也核电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2-12-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福岛核泄漏事故已过去一年,但灾后阴影至今仍挥之不去。事故发生后,日本大部分核电站相继停产检查,导致供电出现缺口、电价不断上涨。
 
    由于资源匮乏,日本曾一度将发展核能作为重要国策,但“3·11”大地震后,核能发展备受质疑。如果彻底停止发展核能,将给日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继续发展核能,其危险性又可能再次导致灾难发生。所以,日本核电发展已走入十字路口。
 
    核电停运 供电“青黄不接”
 
    日本拥有全球1/10的核电站,核能发电量占日本电力供应的30%。然而,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核电安全受到公众普遍质疑。
 
    因此,2012年起,包括东京电力公司在内的日本多家电力公司都开始逐一停运旗下核电站进行检修。据称,停运的反应堆需通过压力测试以证明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3月26日,东电旗下柏崎刈羽核电站的6号机组停止运转,进行定期检查。至此,日本国内54座核电站只剩下北海道电力公司泊核电站3号机组仍在运转。
 
    同时,北海道电力也宣布,泊核电站3号机组将于5月5日停运进入安检期。这一决定标志着发展核电50年的日本,将在5月5日首次被迫进入无核期。
 
    东电的供电管区今夏将是“零核电”局面,根据日本政府测算,在夏季用电高峰,东电管区将面临13%的供电缺口。面对巨大的供电压力,官方目前仍无法确定停运反应堆的重新运转时间。
 
    没有核电,各大电力公司必须通过增加火力发电量来弥补电力缺口。而火电取代核电,意味着电力公司要增加3万亿日元(合375亿美元)的燃料成本。供电成本增加,会导致电力公司提高电价。继去年上调电价后,今年4月,东电再次提高企业用电价格。
 
    不断提高的电价,让耗电大户苦不堪言。《朝日新闻》对东电辖区内1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企业表示不能接受电价上涨,近八成企业表示电价上涨会影响公司业绩。
 
    多方限电 “节流”难解电荒困局
 
    一向以电力充足而自豪的日本,在诸多核电站停运的情况下,不得不提倡企业和民众节约用电。东电社长西泽俊夫说:“我们期待稳定供电,但我们呼吁消费者在合理范围内节约用电。”
 
    在优先保障居民用电的基础上,去年夏季日本开始对大宗用户实施限电。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表示,为避免出现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将采取一切措施来节能,尽量缩小供需缺口。
 
    去年6月,日本政府在东电辖区内实施“限电令”,该区域企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节电运动。政府强制索尼、松下等大工业企业减少15%的消耗,这是自1974年原油危机后,日本首次强制限电。
 
    另外,为缓解用电高峰的供电不足,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型汽车企业和电子企业都推出了周四、周五休息制,百货公司、大型超市也缩短了营业时间,食品制造商还在各自菜单上推出了各种节电菜谱,呼吁人们从厨房开始节电。
 
    近日,限电措施进一步升级。东京及附近多个县市自3月14日起实行轮流停电措施,有关措施将持续至4月底。
 
    然而,目前日本各大企业都表示,企业节电已无余地。与此同时,日本普通家庭的节电方法也基本用尽。
 
    新式发电 “开源”短期难落实
 
    仅靠火力发电很难度过“无核之夏”。某电力公司领导表示,将试图通过开发新式发电来缓解供电压力。福岛营业经济部部长佐久间浩幸说:“我们想通过包括风能和太阳能在内的各种发电方式来弥补电力缺口。但夏季就要到了,不知道能否来得及。”
 
    核泄漏事故迫使日本在迅速扩大的太阳能市场做出了更快的政策和技术改变。去年年底,日本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大型太阳能发展方案,计划在2020年实现2800万千瓦的太阳能发展目标。
 
    日本一些公司也开始着手发展太阳能。京瓷和尼吉康1月宣布,将在夏季推出采用太阳能电池板的住宅备援供电系统,包括京瓷的太阳能光伏设备、锂电池储能系统以及尼吉康的变频器。夏普也开始为日本家庭用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如将太阳能相关组件安装到平板电脑中,让用户得以追踪其太阳能发电与主要家用电器的耗电状况。
 
    发展风能也成为代替核电的重要途径。日本电机工业会重电部副部长田中表示,发展新能源与节能仍然是日本电机工业会的工作重点,今后电机工业会将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以缓和核电停运后电力不足的紧张局面。
 
    尽管转向新能源是良策,但高昂的成本使新能源发电短期内难以实现。数据显示,日本若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替代核能,2020年前,需要新增投资2800亿美元,这对于还忙于开展震后重建工作的日本来说,不啻于是一个天文数字。
 
分享到:

关键字:日本 核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