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新能源科技的讨论愈演愈烈,欧洲电网升级也日趋明朗。然而,政治、法规以及经济的隐患依旧存在。
绿色和平组织英国分支机构首席经济学家道格·帕尔说:“考虑到欧洲今后的新能源扩张战略以及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电网升级势在必行。”
专家认为,若目前这种大风天气能持续,英国显然可通过电网升级加大能源出口,并从中获益。
一些支持电网升级的公司在布鲁塞尔结成了倡议团体,其首席执行官安娜说:“超级电网的支持者一直希望伦敦能成为推动该计划实施的主力军,不过卡梅伦政府至今未作出明确回应。”
英国正与法国、德国、挪威、瑞典合作开发一项名为“北海国家离岸电网协议”的海底电缆输电计划。该协议旨在建立将离岸风电场等发电源与周边国家连接起来的电网。
这项预计被认为是泛欧洲电网的奠基石,它将运用高效电缆来承载电荷。
虽然跨境电力传输已成为可能,但欧洲大多数国家仍处于自产自销或只与一国签订电力购买合同的状态。
专家称,覆盖面更广的跨境输电网络可通过刺激供应商的相互竞争来降低零售价格,并可通过合理分配剩余电量来保证电力供给安全。
新能源支持者认为,电网升级将有助于风能及太阳能的大规模使用。潜在的新能源开发地区,如苏格兰和爱尔兰海岸以及北非的沙漠地区,大多都远离能源需求大且集中的大城市。
此外,拓宽网络可消除新能源的最大瓶颈,即间断性问题。大风天气也许在英国已结束,但它可能在德国继续,或者突尼斯灿烂的日照也能补充风能不足的尴尬。通过超级跨境电网,用户可从千里之外取电,从而避免单一资源的季节性变化给电力供给造成的间断性影响。换言之,人们不再需要代价高昂的火电厂做后备电力供给。
去年9月,英国能源及气候变化委员会发布报告称,一个升级的泛欧洲电网对英国今后的离岸风电产业投资计划至关重要。同时,英国是一座能源之岛,目前采用的将离岸风电场直接与本岛连接的做法,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报告也提出警告,泛欧洲电网的开发耗资巨大,而且仅协调各国能源战略这一任务就令人望而却步。
委员会主席提姆表示,英国将从电网升级中获益,能源行业将接触到一个更大的市场。同时,在确保无风天气仍能通过进口能源来保障电力供应的情况下,英国国内对风能的利用也将大幅扩大。他同时提出,耗时数十年的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与政治家所聚焦的短期计划相冲突。
能源一直被视为关乎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建立泛欧洲超级电网将面临的另一瓶颈,就是如何促进各国在能源战略上的合作。
另外,欧洲财政状况的恶化也削弱了各国政府对该计划的投资力度。
然而,也有支持者认为,前景黯淡的经济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筹资难度。
“金融市场有许多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欧洲风能协会发言人朱利安·斯科拉说,“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有稳定的收益率,对它的投资颇具安全性及吸引力”。
英国绿色和平组织的帕尔说:“健全的金融体制将允许私人投资电力事业,从而保证项目能筹集到资金。”
关于项目耗资规模的估算,业内说法不一。芬兰的一家工程管理咨询公司称,超级电网预计花费1270亿美元。
该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升级后的跨境电网只能部分解决新能源供给的间断性问题,因为同一天气状况会覆盖欧洲很多地区,如北欧国家的无风天气可能会同时出现在其他国家。
对此,该研究负责人考克斯提议,建立一个贯通南北的电网,将南部的西班牙、希腊、意大利、北非同北海地区相连接,新网络的脆弱就会大大降低。
越密集的网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越高。但是,要想使各国政府批准跨境项目,难度不小。而且,能源项目的审批难度要高于其他项目。
支持者称,跨越整个欧洲的合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帕尔表示,“若以一种错误的方式来实施这项计划,将会付出高昂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