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技术出口战略的一个重要尝试,日本政府于2010年11月成立了“日本国际核能发展公司”( JINED),这是一家由政府直接出面,与13家日本电力及核电技术公司合资成立的全新公司,其中包括日本最大的电力公司东京电力以及东芝、日立、三菱重工等日本知名企业。其任务简单明确:向发展中国家推销日本的核电技术。
JINED成立不久即有所斩获,1月21日,日本和越南正式签署民用核能合作协议,日方将为越南建设两座核电站,这也是JINED完成的首笔交易。日本首相菅直人去年10月底与越南领导人的直接会面,被视为这份协议得以签署的直接驱动力,甚至有媒体认为,日本拿下越南核电订单完全是依靠首相的“个人魅力”。
与萨科齐每每出访必会推销法国核电不同,领导人出面“谈生意”在日本非常罕见。上世纪60年代,日本前首相池田勇人出访法国时,曾将一个收音机作为礼物送给戴高乐,结果却被法国总统嘲笑为“半导体推销员”,从那以后,日本历任首相对于商业推广都显得非常犹豫,而现在日本人意识到,这正是日本的劣势所在。
东芝集团总裁佐佐木则夫日前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在一些全新的核电市场,除非是‘国家队’,否则日本企业很难进入,而这正是俄罗斯、韩国和法国经营模式的强大之处。这些国家的能源企业都有浓重的政府干预痕迹,很容易形成合力。”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日本诞生了很多擅长“单打独斗”的优秀企业,却没有真正意义上有实力的“国企”,缺乏系统的协调机制,这使得日本企业在海外项目的竞争中难以具备价格优势。
日本核电业界也在私下抱怨,自己的领导人不能像萨科齐、普京和李明博那样理直气壮地为日本企业争取机会。日本媒体也认为,他们的首相很少开展“外交推销”,不善于在媒体的摄像机前签署订单。
目前日本的电力供应中有1/4来自核电,但因为民众极力反对建设新核电站,日本的核能增长已在事实上被限制。有评论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经济正呈现出一种“迷茫”,对汽车工业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曾经强大的电子制造业面临巨大挑战,单是亚洲的竞争对手——韩国和中国台湾,就已让日本丢失了不少市场份额。日本政府在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强调“日本必须摆脱对汽车工业的依赖”,并认为通过技术出口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强大需求特别是能源需求,日本将获得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