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欧盟公布未来20年能源基建蓝图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11-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1月17日,欧盟委员会对外公布了未来20年欧洲电力和天然气网络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欧盟国家下一阶段的重点发展目标,今后10年,欧盟将为之投入2000万欧元。在新的规划中,欧盟引入了“走廊”概念,纵横欧洲大陆的4条电力走廊以及3条天然气走廊将成为整个规划的核心内容,其中全面接入可再生电力的“超级电网”和里海天然气管道建设则被列为基建蓝图中的优先发展目标。
  能源基建先行
 
  欧盟能源专员欧廷格在17日一份声明中表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实现一切能源目标的先决条件,供应安全、可再生能源电力以及能效的提高和减排都离不开它,因此我们必须整合欧盟的全部资源加速能源基建的落实。”欧廷格还在当天向欧盟委员会递交了一份“欧盟优先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纲要”,将“超级电网”和里海天然气管道建设列为优先建设项目。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新规划,欧盟在电力领域将集中精力发展以下4个电力走廊:连接北海风电的中北欧电网走廊;将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葡萄牙)的风能、太阳能由法国并入欧洲的西南欧电网走廊;东中欧和东南欧电网走廊;连接波罗的海与欧洲市场的电网走廊。在天然气领域,欧盟委员会也确定了3条急需打通的走廊:里海和欧洲南部走廊;波罗的海能源市场与中欧和东南欧市场的走廊;贯穿西欧(以德国为中心)的南北走廊。欧廷格强调,项目的建设必须“提速”,欧盟也将在未来10年内为此拿出2000亿欧元投资,其中有一半来自私人投资,剩下的由各国分摊。
 
  这一系列 “走廊”规划的制定基于欧盟对未来能源需求的预测和对自身能源供需关系的分析。欧盟27国2007年的总发电量为3362太瓦时,官方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需要达到4073太瓦时。在区域内,欧盟各国的用电需求差异很大,例如伊比利亚半岛供过于求,但是中欧和东欧地区(如波兰)需求和供给的差距正不断扩大,北海、西南欧的新能源电力急需通过电网同欧洲大陆相连。新规划还对欧洲未来的石油需求作出了预测,认为东欧和西欧将呈现明显的需求差异:西欧对石油的需求将继续下降,而东欧未来十年的石油需求将增长7.8%。
 
  超级电网是重头戏
 
  欧盟早在2008年就已提出了“超级电网”的概念,并于当年11月公布了一份建设草案。“超级电网”简而言之是一个可再生能源电网计划,其核心内容是通过一体化电网整合欧洲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具体说来,首先通过电缆连接北海沿岸国家风力发电厂,再整合波罗的海和地中海国家的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电力,最终实现欧盟各国间的可再生能源共享。今年1月,英法德等9个欧盟国家正式宣布将于2020年前建成“超级电网”,这将是欧洲第一个专门用于输送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电网。
  
    打造“超级电网”的目的很直接,即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保障欧盟的能源供应安全。与此同时,对于欧盟提出的2020年之前20%电力供应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超级电网”也将是关键所在。
 
  但是该项目目前进展非常缓慢,除了需要大量投资,各国的审批手续也非常繁杂。考虑到这一情况,欧盟在此次的新规划中将“超级电网”专门列为优先建设项目,要求各国化繁为简,缩短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审批周期,并要求跨国项目专门成立一个办公室,一次性审核通过或否决。资金方面,欧盟正在与欧洲投资银行接洽,欧廷格人则建议欧盟将2011年预算先行增加40亿欧元,以协助“超级电网”等基建项目尽快开展。
 
  加速里海管道建设
 
  官方数据显示,欧盟当前的天然气消费总量中有60%来自进口,随着欧洲天然气资源日益减少,欧盟预计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扩大到73%至79%,到2030年将达到81%至89%,而目前其成员国中仍有5个未能达到欧盟的“N-1标准”(欧盟内部标准,即成员国在需求高峰期间能够应对一天的能源供应中断——编者注)。欧盟认为,要保障未来的能源安全,必须实现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中亚将是不二选择,修建连接中亚和欧洲的里海天然气管道因此成为能源基建的优先项目。
 
  对于欧盟而言,纳布科是里海——欧洲能源走廊的旗舰项目,但正所谓“石油意味着金钱,天然气意味着政治”,纳布科因为与俄罗斯的南溪项目有直接竞争关系而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反俄项目”,至今没有在中亚确定气源。今年8月,欧盟邀请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官员前往布鲁塞尔商谈修建里海天然气管道事宜,但最终不欢而散,欧盟特别准备的一份协议最后还是未能得到三方签字。而随着土库曼斯坦倒向俄罗斯和中国,阿塞拜疆基本已成唯一希望。
分享到:

关键字:欧盟 公布 未来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