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北非太阳能前景令欧洲垂涎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10-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据绿色和平组织最新估算,如果太阳能行业按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到2030年,聚光太阳能发电(CSP)将占到世界电力需求的7%,到2050年这一比例则会上升到15%。该组织在早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聚光太阳能发电已经起飞了。”该报告声称,太阳能行业能够走出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阴影,并且有实力跻身于可持续电力行业前三甲。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最吸引人的优点之一是,它不会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构成竞争,也是目前经济上可行的发电技术。
 
  而非洲,则是一块几乎未曾开发过的可再生能源沃土,这就决定了世界终将把目光投向这一片极富潜力的大陆,尤其是在太阳能发电方面。2007年,西班牙建成了最早的商用聚光太阳能发电站。现如今一些类似的项目正准备在北非和中东安家落户,人们希望炎热的天气能给解决全球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帮点忙”。事实上,北非太阳能开发早已经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一段时间以来,欧洲各国的政府官员和商界人士都把目光投向了这片一年四季都有阳光沐浴的大地。
 
  最近,欧洲各国政府和企业的负责人已经在着手研究有关的细节问题,以便能够尽快看到北非中东沙漠中的太阳能发电项目落实。据《科学美国人》杂志报道,这些计划的远景是雄心勃勃的:到2050年,大范围的太阳热能发电站将穿越撒哈拉沙漠,继而延伸到临近的中东地区,最终生产出来的电力可以满足这些地方所有国家绝大多数的需求。然后剩余的电力资源将经由一条新建的、造价450亿欧元的高压输电线路流向欧洲大陆,预计可以满足该地区15%的电力需求。
 
  尽管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还是一门新技术,但是对于非洲来说,这种太阳能技术利用已经不再是抽象的概念。非洲地区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坐落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该发电厂近来已经开始向卢旺达国家电网输送了部分电力。该项目引进了美国制造商第一太阳能公司生产的4000套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
 
  就全球而言,到2050年,聚光太阳能发电行业可以提供200万个就业岗位,这将大大缓解全球变暖,同时可以提供全球1/4的电力。非洲能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无疑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客观地说,北非是太阳能发电的理想地区,甚至可以在未来的太阳能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最早作出这一论断的是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欧洲太阳热能发电行业协会、国际能源署在5年前共同实施的SolarPACES项目。报告说,到2025年,该行业每年将吸引200亿美元左右的投资,差不多可以提供5.4万个工作岗位,总共减少3.62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与日本每年的排放量基本持平。报告还说,只要20年的时间,太阳能发电就可以提供相当于至少数十座大型燃煤火电厂的发电量。这足以供应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以色列和突尼斯4国的用电需求,也就是差不多1亿人的用电需求。
 
  对此,德国斯图加特热力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弗兰兹·特瑞普表示:“这个分析是相当务实的,上述目标完全有可能实现。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和政府财政支持,以在这一地区有潜力的地方开发太阳能。”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前执行主任斯科特·斯科拉则认为该报告的结论可能还“有点保守”。他说,现在每年光伏太阳能电池市场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肯定会有更多的燃煤火电站被淘汰。
 
  目前,非洲人在利用太阳能方面,集中于一些小型而实用的技术。第一个国家是马里。这个西非国家因为经济上的极端贫困和酷热的撒哈拉平原而闻名于世。但是由于一小批志愿者的努力,这里有了另外一件令人难忘的东西:绿色电台。总部设在马里首都马科克的非营利组织IESC,正在马里北部修建11座太阳能电力驱动的无线广播电台。他们的目的是要使用低功率太阳能电源驱动一些具体的无线电设备。这种设备可以把信号传播到30英里外的地方。
 
  而在加纳,一种被称为“绿色灯笼”的太阳能灯炮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它虽只是一种简单的创新方式,却提供给了人们最需要的环保照明。之前,由于大约有40%的人口用不上电,许多当地人不得不使用高污染、高成本的煤油灯。不过现在,因为有了廉价的太阳能灯泡,该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这种小灯泡可以储存太阳能电力长达三年的时间。加纳首都阿克纳目前正在推行这种灯泡,已经有超过6000个“绿色灯笼”投入使用。加纳的努力还获得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设立的“阿什登可持续能源奖”。加纳的其他地区以及周边国家,如肯尼亚和卢旺达,也将进一步推广这种“绿色灯笼”。
分享到:

关键字:北非 太阳能 前景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