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日本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暴增

作者: 来源:solarF阳光网 发布时间:2012-09-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摘要:自去年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之后,日本推出了反核能政策,该政策使得家用和商用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都从中获利。
 
    自两个月前日本开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日本政府已经对可再生能源供应商提供了超过20亿美元的补助资金。自去年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之后,日本推出了反核能政策,该政策使得家用和商用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都从中获利。
 
    由于日本正试图摆脱对核能的依赖,日本政府预计到2030年国内的投入可能高达6400亿美元,而初期投入的20亿美元补助金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之前核电提供了日本30%的电力需求,面对民众激烈的讨伐声,日本近期会宣布新的能源计划,或许意味着全部核电装机将全部关停。
 
    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将应征上马来补齐核电站关停所带来的能源供应缺口。
 
    7月1日新公布的可再生能源法要求,包括东京电力公司和九州电力公司在内的一些能源公司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以固定的价格签订20年的购买合同。
 
    从中获利的还有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家庭,他们所生产的电力可以卖给公用电网。
 
    比起传统发电工艺,例如火力发电,的低廉发电成本-10日元/千瓦时,电力公司在本财年内必须给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拥有者提供42日元(0.54美元)/千瓦时的补助金从而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
 
    日本现行的补贴价位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应用国-德国的两倍,并且德国今年宣布将考虑削减补贴额度从而减小电力价格过高对民众的影响。
 
    根据日本经济贸易工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日本鼓励政策实施的第一个月内,已经有33695家公司和个人注册并表达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卖电入网的意愿,其中超过四分之三都是太阳能发电。
 
    "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尽快完成太阳能项目,因为他们不确定到了下一财年政府是否仍然会持续高补贴政策。"Sumitomo Mitsui Banking公司的资本家Teiko Kudo说道。日本的财年是从四月到下一年三月。
 
    公共事业为清洁能源所多支出的开销会通过"入网电价(feed-in-tariff)"系统转移到消费者那里。
 
    自七月起实施入网电价政策以来,消费者每度电会额外支出0.22日元来弥补电力公司在本财年中对可再生能源产业提供的补贴。
 
    软银的太阳能场
 
    一些非传统能源业企业也开始热衷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建设。手机制造商软银
 
    公司预计于2015年三月以前,完成10个总装机容量为182.2MW的太阳能场和一个装机容量为48MW的风电场的建设。其中两个太阳能电场自今年7月就开始投入商业运营了。
 
    "我们看到了群众对未来无核化的憧憬,我们能做的就是建设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电站。"软银总裁孙正义上周在东京的研讨会上说道。
 
    "我们的预期是在本财年内,太阳能装机量可以接近10000MW,比刺激计划实施之前高出大约5000MW的容量。"三菱研究所的董事长Hiroshi Komiyama说道。
 
    根据路透社的计算,如果达到预计装机容量,那么可以满足27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约占日本家庭数的5%。
 
    七月,日本国内所有公司和个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567MW,可满足政府收购电量的要求。
 
    假设初期的投资为3亿日元/兆瓦,七月的可再生能源建设支出将达到1700亿日元(21.7亿美元)。
 
    Solar Frontier公司预测今年他们在日本本土的销售额将自2007年开始商业生产以来,首次超过海外市场。
 
    九州电力公司透露,他们接受了很多新能源发电并网申请,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
 
    截至到8月31日,九州岛总的发电入网申请已经达到了830MW,与他们的核电站在关停前的发电能力相当。
 
    政府的一项调查显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已经从1%上升到10%,如果日本决定彻底废弃核能发电,这一比例到2030年会上升到35%。除去初期投资较大这一因素,仍有一些人怀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
 
    "我不认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水力发电在内,的比例会超过20%,原因很简单,太阳能发电占用的土地面积是传统火力发电的3000倍。"日本国家油气及金属公司的资深观察员Akira Ishii说道。
分享到:

关键字:日本 可再生能源 补贴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