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印度拟重组350亿美元电企债务

作者: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8-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为了提高供电能力,防范大面积停电再度发生,印度日前正计划重组各电力企业所背负的350亿美元债务。
 
  电企亏损3年增15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印度电力企业在短短3年内现金亏损幅度扩大了15倍,达到2880亿卢比(约合52亿美元),导致电力企业不得不依靠短期贷款筹资。但由于在截至2010年的11年里,印度供电成本均值与电力收入之间的缺口已经翻番,银行并不愿意向这些企业提供贷款。
 
  根据印度能源部的提议草案,生产、购买或输送电力的国有公用事业企业短期借款的50%都将被转移至地方政府账户,剩余部分由银行重组,允许延期3年还本。
 
  评级机构惠誉印度分部负责人Salil Garg指出:“如今印度部分国有公用事业企业陷入了‘电力销售越多意味着亏损越大’的怪圈。重组债务恐怕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了。公用事业企业试图寻求转变,而银行则希望使损失最小化。”
 
  印度能源部长P. Uma Shankar近日表示,该提案将在一周内送至内阁成员审议。草案将对未来3年运营亏损和利息支付两部分的融资分别作出规划。
 
  购买力不足 NTPC无奈降产
 
  印度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分布不均衡,需远距离大容量送电。但由于管理不善及盗窃现象严重,印度在电力传输环节的电力损失就高达27%,这导致印度电力供应峰值缺口达9%。许多企业都无力承担供电成本,不断累积的债务和电力损失令其无法继续提高供电能力,停电在印度成为了家常便饭。但7月30日和31日连续发生的两次大规模停电事故还是震惊了世界。
 
  7月30日北部电网局部故障,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北部电网系统崩溃,损失电力负荷 3500万千瓦。停电范围覆盖了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的9个邦,影响人口3.7亿多。在北部部分电力负荷恢复数小时后,31日再次发生大停电。范围波及印度北部、东部和东北部的22个邦,损失电力负荷4000万千瓦,影响人口6.7亿,超过印度总人口的55%。停电造成400多列火车停运,数百名煤矿工人被困井下,首都新德里的交通、供水全面瘫痪,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由于企业购买能力下降,印度最大的电力生产商印度国家电力公司(NTPC)在上一财年不得不减少其供电量6%,即130亿千瓦时。NTPC总裁Choudhury日前表示,本财年NTPC恐怕还要继续减少供电量,比例将和上一财年相同。
 
  出于政治考量,多数印度企业在供电时都会为当地民众提供十分廉价甚至免费的电力。在印度两个最大的粮食生产地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当地农民就可以享受到高补贴的电力供应。不过Garg指出,许多企业在提供了廉价或免费的电力后却并未得到当初政府所承诺的补贴。
 
  政府提高税收欲改善局面
 
  自今年4月以来,印度政府提高了旁遮普、泰米尔纳德、卡纳塔卡在内多个邦的税收,以缩小电力成本和电力销售之间的缺口,其中泰米尔纳德邦是10年来首次提高税收。
 
  旁遮普国家电力公司财务总监Arora表示,借助提高税收,公司亏损的情况有望在今年得以改善。“由于需求缺口较大,公司今年仍需要购买更多电力。与此同时,我们呼吁民众能够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Arora表示,旁遮普国家电力公司现有约2000亿卢比的债务,其中有一半是短期债务,有望借此次机会重组。据Arora透露,公司去年每千瓦时电力销售亏损0.07卢比。
 
  由于工业用户所支付的电费是家庭用户的两倍还多,提高税收对工业用户来说所承受的压力必然会比一般家庭用户更大。
 
  Garg表示:“现在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提高税收对改善电力市场有很大帮助,但提税毕竟有个限度。想要解决印度缺电难题的根本途径还是提高效率。”
 
  德勤公司高级主管米斯拉认为,印度目前需要一个能反映出电力成本变化的税收系统。此外,面对如此高比例的电力损失,投资商在对印度电力项目进行投资时必然有所顾忌,电力公司也难以收回成本。低效率可以说是目前印度电力项目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彭博新能源财经印度研究主管塞蒂亚指出,目前印度银行对于电力企业和项目的贷款都十分谨慎,这导致电力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印度电力生产商Damodar Valley上一财年亏损高达12亿卢比,来自短期债务的利息增长是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而这在印度电力企业中比比皆是。
 
  “现在印度电力部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怎么能让卖出去的电赚钱,而不是赔本。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其他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Choudhury说。
 
分享到:

关键字:印度 重组 350亿 美元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