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称,其研发出新的充电电池材料可以将充电时间缩短到一分钟。对于这一在当前近似奇迹的研究结果,不少专家都提出了质疑。
目前,电池问题,包括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是电动汽车发展在技术领域存在的最大瓶颈。如何在短时间内安全地为电池补充充足的电能,也成为业内科研的重点题目之一。按照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的介绍,该研究所开发的新技术,具体是让石墨渗透到锂电池存储电流的部分,使其炭化成超级导体,加大锂电池内部储能粒子与充电电流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快速充电。韩国媒体也报道称,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已通过测试证明,构建炭化网络后,电池充电时间可以比普通锂电池缩短30—120倍,最快将由原来的几个小时减少至几分钟。
对此,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陈全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新技术仅存在于理论阶段,而且这种号称能实现在锂电池内部实现超级导体的石墨极其难找,“且这个理论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
陈全世表示,加入石墨构建炭化网络从而实现充电时间缩短的新技术不新鲜。早在5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已涉及此理论的研究,“我的学生当时正在此学院读博士,课题就是这一理论。”陈全世提出,此理论付诸实践的难题在于材料很难找到,虽然是石墨,但是对密度和纯度有很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还未有能实现超短充电时间的电池样本出来。而且这种理论即使能付诸实践,也是从很小的纽扣电池做起,何时能做出车用电池没有时间表。
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也表示,缩短锂电池充电时间是可行的,但是韩方宣称的几分钟或是一分钟充满有点“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