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中丹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作者: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7-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丹麦的成功经验证实了保持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完全可能的。成功的秘诀就是在政治层面对可再生能源的持久而积极的重视加上着意实施的集中能源供应,如区域供暖、天然气和热电联产、提高能效等。
 
  在过去数十年间,丹麦经济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能源总消耗量一直保持在平稳的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大大降低。丹麦近期节能减排目标是:到2012年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1%。同其他欧盟成员国或OECD组织成员相比,丹麦单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背后的能源使用效率是最高的,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最低的。
 
  丹麦政府也有同样的减排雄心:到2020年,丹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降低40%,这就意味着届时一半的电力供应要来自于风能。到2050年,丹麦的全部能源供应将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些目标看起来雄心勃勃,不过结合丹麦政府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就一直坚定推行的能源政策效果来看,还是非常现实的。从长远角度看,这是十分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投资,从短期来看,它已经为丹麦创造了巨大的能源出口效益。
 
  这一能源发展趋势鲜明体现在2012年上半年丹麦担任轮值主席国的欧盟。在丹麦的推动下,欧盟内部已就提高能源效率立法达成了一项协议,这一举措将在2020年时帮助欧盟节省超过17%的能源,意味着欧盟可以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进口中节省数十亿欧元,从而可以将更多的钱用于绿色增长和促进就业。预计到2020年,这一法案将为欧盟创造几十万个新的就业岗位。该决议还包含一些具体的有约束力的举措和义务,要求每一欧盟成员国严格执行并实现。比如,必须对国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政府机关必须采购节能设施; 能源公司有义务协助客户实施措施、实现显著节能效果—这一措施已经在丹麦实施了。此外,所有大型公司每4年须接受专业机构对本公司能源使用状况进行的调查评估;能源消费必须有准确计量,同时大力推广使用智能计量表(智能电网);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节能措施也将被大力推广。该立法还包含了有关节能认证体制、节能教育、信息技术及鼓励使用能源服务等内容。
 
  怀着共同的决心,欧盟成员国已在节能减排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此发展的背后推动力就是丹麦的能源体系。这一进步不仅体现在各国要求对建筑领域进行节能改造,而且体现在能源公司要将能源供应和提供节能解决方案并重的责任。
 
  当然,提高能效不仅仅适用于欧洲,在全球范围内来看,也是如此:当人类寻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的解决方案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促进能源节约就是考虑的首要因素。国际能源署在近期发布的《2012能源技术展望》也对此予以认同,报告中强调了节能领域长期投资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前景。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通过能效方面的投资,到2020年可带来36万亿美元的节能减排收益,并或将在2050年时带来高达100万亿美元的直接回报。
 
  有句话说,当风吹来的时候有人在建房屋,有人在造风车。我非常欣喜地看到中国、丹麦之间基于互利共赢建立了紧密的能源领域合作机制。今年2月,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NREC)在北京成立。同时,该中心与丹麦能源局签订了合作协议,丹麦能源局将协助中国进行长期能源规划、可再生能源与电网的融合、研发等方面的工作。能够成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伙伴,丹麦觉得非常自豪。我们期待与中国分享在长期能源规划方面的知识以及将大规模风电并网的成功经验。
 
  我们都有责任使必要的、持续的经济增长摆脱依靠高耗能、高二氧化碳排放的模式。丹麦的经验证实了这是可以实现的,同时还蕴藏着经济优势。政治家必须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风机制造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丹麦也在风机行业以及许多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我们还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一直非常注重区域供热和热电联产的发展。提高能效的建筑改造和新的建筑节能技术也构成了丹麦能源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系丹麦气候、能源及建筑大臣)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 合作 前景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