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俄能源国企私有化再掀波澜

作者: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2-06-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自俄罗斯能源“沙皇”谢钦放弃政府要职,去往俄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以下简称俄国油)担任总裁以来,俄国有能源企业私有化这个曾一度被外界认为终将搁置的议题近日再起波澜。6月7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专门讨论国企私有化的一个政府会议上指出,待私有化的企业包括这个国家最大规模的能源和石油企业,以及实力最强的装备企业。他特意点了俄国油的名,提出政府应在2016年前放弃对其的直接控股地位。

  私有化政策一周两变

  5月22日,俄总统普京公布了谢钦的新使命,就在任命当天,他颁布法令要求暂停国企私有化。俄政府围绕该议题的明争暗斗已进入白热化。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原本应该在5月22日就国企私有化议题召开内阁会议,但会议一再延期。政府内部某熟悉议题的官员形容,普京在这个时候颁布推迟私有化的法令无疑是在新政府背后捅了一刀。“油气领域的国企私有化基本上是没戏了。”该官员无奈地说。普京的决策很快引来了资本市场的大震荡,5月23日,俄罗斯股市大跌。

  谢钦不但被普京任命为俄国油老总,还被其安插进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Rosneftgaz)董事会,据报道不久将升任董事长。此举为谢钦继续巩固包括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扎鲁别日石油公司(Zarubezhneft)等能源企业的国有控股地位扫除了一切障碍。公开资料显示,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成立于2004年,初衷就是方便政府掌控国有能源资产。这家公司起先控股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俄气),随后在石油巨头尤科斯破产后接收了其庞大资产。目前该公司分别持有俄气、俄国油以及里海管道财团10.74%、75.16%、7%的股份。除俄气和俄国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还拥有77家规模小一点的公司股份。

  克里姆林宫觉察到资本市场对总统令的反应,认为市场“曲解”了普京的信息。作为回应,5月24日,普京再次颁布一条总统令,强调油气领域私有化不会停滞。普京提出,2013-2015年,将由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出面回购包括扎鲁别日石油公司、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以及俄罗斯成品油运输公司(Transnefteprodukt)股份。在此期间,并不排除政府出售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握有的部分国有股份的可能,但具体操作要取决于当时的全球市场状况。

  一方面,俄罗斯国企私有化疑云密布,没有人能猜中结局;另一方面,目前全球资本市场哀鸿遍野,加上俄罗斯政府始终认为企业市值被严重低估,普京命令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回购其他国有企业股份主要是考虑到目前资本市场还未回暖,不利于实行私有化。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出资回购能够帮助国企资本重组,优化资金结构,并且防止国有资产被贱卖。不过,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回购是临时性或者经济转暖后国家会继续实行国有资产私有化政策。结果,普京此举事实上等于加强了企业的国有化地位,并很有可能导致俄罗斯石油产业出现俄气这样独霸天然气产业的巨型垄断企业。已经有迹象表明,俄政府有意把苏尔古特等私营石油企业也吃掉。

  现有政策不足以解决行业问题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出资收购国有资产并非解决石油行业诸多问题的万全之策。有分析人士指出,私有化则不然,实行私有化不但有可能优化整个行业的资本结构,还能为行业引进更多新技术,并扭转行业内存在的一些错误导向(其中包括对俄罗斯目前石油产量停滞不前,2015年后产量将出现下降的认识)。

  另据透露,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多年未向政府支付红利,准备使用这笔钱回购其他能源公司股份。该公司成立之后仅在2008年向政府派发过155亿卢布(折合5亿美元)股息。俄气和俄国油后来应得的股息全部被控股公司截留。

  截至2010年,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在阿尔法银行和俄罗斯外贸银行的账面存款约为482亿卢布(折合15.3亿美元)。另悉,公司收到俄气和俄国油共计312亿卢布(折合9.9亿美元)股息红利,预计今年上半年还将收到526亿卢布(折合16.6亿美元)股息红利。预计2013-2014年,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还将至少获取1000亿卢布(折合31.6亿美元)的股息收入。

  之前没有政府官员站出来解释,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为何要截留股息,而不是将其返还给政府。现在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克里姆林宫希望将这笔钱用于新的私有化机制。

  尽管5月24日的总统令指出,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会在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出售旗下资产,但实际上该公司对变卖资产相当消极。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和政府花了4年,都没能把一部分天然气管道资产注入俄气。谢钦本人非常反对加速私有化进程。

  与其他经济领域的议题类似,俄政府内部就国企私有化分化成两派,一派坚持采取保守的财税措施,另一派主张自由消费。两派其实都不反对国企私有化,但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私有化的结果。梅德韦杰夫是国企私有化构想的设计师,他希望加速国企私有化,从而实现加强企业透明度、吸引境外投资者的目标。而在能源领域能够呼风唤雨的前第一副总理谢钦一再要求推迟私有化,他认为太着急容易卖出白菜价。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 国企 私有化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