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革命的主导者显然是美国。互联网的始祖ARPANET(阿帕网)是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各种技术及标准均由美国制定,带动信息时代新经济发展的新兴企业也大多来自美国。
而欧洲在IT革命中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应用能力上。图2是IT革命最兴盛的2000年世界各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从中可以看出冰岛、瑞典等北欧国家排名靠前。

尽管欧洲从未出现类似于Google那样杰出的IT企业,但是世界经济论坛的网络化程度排名之中,丹麦与瑞典等国经常排在美国之前。美国在医疗、教育、就业、行政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的ICT应用上与丹麦的差距非常大。有着众多成熟的高福利国家的欧洲,将IT革命的繁华部分让给了美国企业,却将新技术与服务充分应用到现实社会之中。欧洲从“实用”出发,促进其IT业发展。
欧洲智能电网的建设,也与其发展互联网产业的策略类似,以欧洲政府机构为核心,以实用与稳定为出发点,来推进智能电网的普及与应用。
三、智能电网建设的两大动机分析
通过对美国、欧洲智能电网建设行动的总结,可以看出智能电网建设动机有
两大方面。一是,应对电力市场的扩大,为提升设备投资的效率,请求需求侧配合,主要通过在家庭搭建AMI或实施转移电力峰值等手段来实现。从政府侧来看,主要目的在于振兴产业,扶持智能电表的普及与标准化。二是,应对可再生能源的大量部署,构建可吸收不稳定电源的电力系统。实现手段包括AMI搭建等方式,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的优惠措施、蓄电池的应用等综合对策。从政府侧来看,也关注振兴产业,但是更侧重于地球环境对策与能源安全保障。
通过图3中的两个坐标,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不同动机。

欧洲的最大动机是进一步部署可再生能源,属于第2象限。而美国可再生能源使用量相对较少,对扩大的电力市场的应对趋向较强,属于第4象限。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电力市场,未来随着经济增长,电力市场仍将迅速扩大。相对于拥有许多实力派IT企业的美国市场、成熟的欧洲市场,爆炸式增长的中国市场似乎更有魅力。因而,我国的智能电网也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首先,需要改革计划性停电的脆弱的供电体制,使电力供应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为此,在强化发电设备的同时,必须建设完善的送电网。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发电量超过80%来自煤炭火力发电,可再生能源不到0.27%。在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的势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的情况下,调整能源结构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同样非常有必要大量导入可再生能源。由于风力与太阳能的分布式发电最佳地区在我国的西部与北部,为了向主要需求侧的沿海地区送电,国家出台了“西电东送”规划。实施这一规划项目,送电网的强化不可或缺。在这一背景之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智能化固然重要,但是还要重点对送电网进行强化。基于此,为了将电网“強化以及智能化”,我国政府计划投入4万亿元在2020年建成智能电网。
总的来说,与美国一样,我国也位于第4象限,但是随着未来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升,可能会向第1象限移动。(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王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