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国际储能项目 返回

美国重启稀土生产 Molycorp押下大赌注

作者: 来源:日经BP 发布时间:2012-01-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的边界附近,荒凉的沙漠景象连绵不断。而正是这里,正在推进一项雄心勃勃的业务计划——“Project Phoenix”(不死鸟计划)。
 
    美国稀土生产运营商Molycorp计划投入8亿9500万美元的巨资,重新启动大规模稀土矿床Mountain Pass矿山(图1)。该矿山的总面积为900公顷。据说地下蕴藏着最多3155万吨的稀土原矿石(未经选矿或加工的开采矿石)。
 
    2002年一度关闭
 
    美国的露天开采型稀土矿山Mountain Pass原本开设于1952年。一度肩负着全球大部分的稀土供应。但是后来,中国产稀土的成本竞争力越来越高,Mountain Pass逐渐失去了竞争力。该矿山还曾引起了环境问题,因此在2002年决定关闭。
 
    在Project Phoenix中,2008年成立并获得新生的Molycorp计划在利用原矿石提取稀土的工艺中采用新技术,同时以不亚于中国的成本竞争力生产稀土 注1)。据Molycorp透露,不仅提供稀土材料,该公司还将利用稀土制造磁铁等成品。
 
 
    图1:Molycorp重启稀土矿山
 
    Molycorp耗资8亿9500万美元改造了1952年开设的稀土矿山。这个矿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地带,总面积为900公顷。该矿山计划在2013年底之前建成可年产4万吨稀土的生产体制。(由本杂志根据Molycorp的资料制作而成)
 
    注1)美国钼矿公司(Molybdenum Corporation of America)开设了Mountain Pass矿山。1972年,该企业更名为Molycorp。1977年,Molycorp被union   Oil Company of California收购。
 
    以面积巨大而自豪的矿山
 
    通过悬挂着美国国旗和Molycorp公司旗帜的入口后,处理稀土原矿石的老式设备便出现在眼前(图2)。该设备目前仍在用过去存储的矿石生产稀土。
 
稀土
 
    图2:老式稀土生产设备
 
    该设备已经使用了20多年。目前仍在利用存储的原矿石生产稀土。
 
    放眼四周,Mountain Pass矿山引进了许多建筑机械,专门用于Project Phoenix的新设备正在加紧架设。站在位于这些设备背面的山上,面积多达28公顷的露天开采矿山立即映入眼帘(图3)。
 
稀土
 
    图3:露天开采的矿山
 
    旨在挖掘含有稀土的原矿石的露天开采矿山(①)。深度为152m。②中红色圆圈部分是为了挖掘稀土原矿石而安防炸药的地方。
 
    大型机械正在这里挖掘用来存放挖掘矿山时使用的炸药的深坑。
 
    打破“中国垄断”局面
 
    电动汽车马达中使用的钕磁铁等广泛用于各种电子部件中,对于电子产业来说稀土是不可缺少的材料。不过,业界已经形成了全球稀土原矿石产量的97%由中国生产的“垄断”局面。中国在2010年出台了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这让包括日本在内的全球电子业界人士大为惊慌。对于需求方来说,目前稀土供应不足和价格暴涨的严峻形势估计将继续下去(图4)。
 
稀土
 
    图4:目前稀土供应不足局面将持续
 
    虽然中国和Molycorp的增产部分可以弥补不足,但稀土的供应不足情况目前仍将持续。(由本杂志根据Molycorp的资料制作而成。REO(稀土氧化物)的产量。2015年之前的误差范围为±20%,2016~2020年的误差范围为±25%)
 
    Project Phoenix的目标是改变这种扭曲的行业构造。Molycorp尤其重视日本市场。该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k Smith表示,“对于我们来说有三个重要的市场,其中日本是最重要的”注2)。据介绍,该公司将于2011年底前在东京设立客服中心。
 
    注2)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Molycorp的前五大客户中有4家是日资企业。分别是美国Mitsubishi Corporation Unimetals(第一位)、日立金属(第二位)、三德商事(第四位)和中电稀土(第五位)。第三位是美国W.R.Grace&Co.。
 
    Project Phoenix预定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将在2012年内建成拥有年1万9050吨稀土产能的设备。第二阶段将在2013年之前将产能扩大至年4万吨。
 
    迫使矿山关闭的环境问题
 
    Mountain Pass矿山的厂房上贴着写有“所有绿色技术全都从这里开始”的海报。其用意是不再重演原Molycorp曾经犯下的错误。
 
    据介绍,Mountain Pass矿山原来一直在稀土原矿石处理工序使用大量的水。1996年曾发生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以及包括重金属在内的13亿2500多万升废水,为了将原矿石处理产生的废水运走而设置的管道出现泄漏,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该问题是Molycorp的母公司——原美国union   Oil of California(现Unocal)在2002年决定关闭Mountain Pass矿山的原因之一 注3)。
 
    注3)2005年Unocal与知名石油企业美国Chevron合并。
 
    超过中国企业的成本竞争力
 
    当时负责解决该环境问题的律师,是在原Unocal担任副总裁职务的Mark Smith。他现在是Molycorp的首席执行官,力图通过引进新技术来兼顾成本竞争力的提高和环境对策(表1)。
 
稀土
 
    Molycorp将在利用原矿石提取稀土的工艺中引进新技术。虽然没有公布详细情况,不过现已得知有望将原矿石的稀土提取率从原来的约50%提高至60~68%。该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John Burba表示,“与原来的工艺相比,可将成本降至1/4”。
 
稀土
 
    左侧是Molycorp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kSmith,右侧是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John Burba
 
    据Molycorp介绍,截至Project Phoenix第一阶段完成的2012年9月,该公司的稀土平均生产成本将降至2.77美元/kg。2011年10月中国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为5.58美元/kg,因此可以形成强有力的成本竞争力。
 
    引进天然气发电
 
    Mountain Pass矿山还将引进利用天然气的新发电设备。发电容量为49MW。
 
    以前,Mountain Pass矿山一直由电力公司供电。不过,电价每kWh高达0.16美元,而且供应稳定性还存在问题,屡次影响到矿山的运营。引进天然气发电设备后,可以解决电力供应的稳定性问题,同时还可以将电力成本降至每kWh不足0.03美元(图5)。
 
稀土
 
    图5:引进的新技术实例
 
    原来的设备在供电稳定性上存在问题。新设备中引进了利用天然气发电的设备(①)。发电容量为49MW。新制造工艺会生成水分含量较少的尾矿膏体。将该膏体制成板状,夹在塑料等中间保存(②)。③是夹有膏体的塑料和土。
 
    新的生产设备还将采用回收再利用技术。比如,1990年代运营的矿山一直将原矿石处理工艺产生的无用盐分混入水中流走。其排放量约为每分钟3200L。
 
    新设备将回收这些排放水,制成稀土提取处理中使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等化学试剂。据介绍,由此可以减少从其他公司购买的化学试剂数量,同时还有望完全不再产生导致环境污染的排放水 注4)。
 
    注4)除了引进新技术外,作为环境问题对策,Molycorp还参加了保护Mountain Pass矿山附近栖息的乌龟和植物丝兰(Yucca)的运动。
 
    据Molycorp介绍,通过引进无用盐分回收技术,每年可削减约1亿2000万~1亿3000万美元的支出。
 
    开始制造成品
 
    除了Project Phoenix外,Molycorp已开始制造采用稀土的成品。目的是为了提高利润率。该公司已经从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销售“XSORBX”。
 
    XSORBX是使用Ce的水处理用化学试剂。目前,主要用于去除游泳池池水中的细菌和重金属等。Molycorp计划在XSORBX中有效利用剩余的Ce,从原矿石提取的稀土中含有最为丰富的Ce。
 
    Molycorp还将利用稀土制造磁铁。2011年11月28日,该公司宣布将与日本大同特殊钢和三菱商事合资成立钕磁铁产销公司。将在岐阜县中津川市设立可年产年500吨钕磁铁的工厂。由Molycorp供应稀土。预定2013年1月之前开始投产。
 
    关注中国动向,提前推进计划
 
    据Molycorp介绍,第一阶段预定生产的稀土,已经全部被客户预订完了。鉴于这种情况,2011年10月该公司将预定2012年内完成的第一阶段建设作业提前至2012年9月。为此投入了1亿1400万美元的资金。
 
    据Smith介绍,“我们采取这一措施的背景是中国政府出台了新的稀土政策”。因为对于采用中国产稀土的企业,“中国政府提出了如果今后还想由中国供应稀土,就必须将工厂设在中国的要求”(Smith)。
 
    一直关注Molycorp动向的美国Morgan Stanley&Co.分析师高度评价称,Molycorp的发展比其他竞争公司快1年以上。当然,怀疑Project Phoenix能否取得成功的声音并不是没有,但对于大多数需求方来说,肯定很高兴能够从中国以外的地方进口稀土。
 
分享到:

关键字:美国 稀土 电动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