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飞轮储能产能与项目 返回

磁悬浮飞轮储能新能源瓶颈突围利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贸网 发布时间:2012-08-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晶硅制造、高效单晶电池、国家级科研平台—具备了光伏行业多项领先优势的英利,更多考虑的是下一个增长极在哪里?

    大储能 新的增长级

    在“六九硅业”、“熊猫电池”等秘密武器曝光后,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苗连生选择的下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项目是飞轮储能设备生产。

    北京奇峰聚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依托国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建模、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综合检测与智能调度技术研发,分布式逆变器智能并网控制技术研发,大容量、高效率、高可靠储能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而执掌上述项目的便是蒋涛博士。

    智能通信和智能电网,正是英利飞轮储能项目的战略布局方向。

    据悉,英利所做的大储能设备采取飞轮储能的物理储能技术,目前已经取得了成果。

    2011年1月30日,英利自主研发的1千瓦时储能飞轮样机顺利下线,9月29日,国内首台20kWh磁悬浮飞轮储能样机在英利下线。

    另据了解,2 011年11月7日,北京奇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国家科技部审批,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高性能物理储能项目中承担了磁悬浮储能飞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将在2012年2月1日-2014年1月31日期间完成。

    “飞轮磁悬浮储能装备是英利集团驾驭新能源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蒋涛表示,英利集团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投入,致力于大容量储能飞轮研发,早日实现大储能装置的规模化生产。

    加快科研进度 助力新能源革命

    据介绍,飞轮磁悬浮储能是一种先进的物理储能方式,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站发电系统。该储能方式可有效解决风电、太阳能电站并网难问题;延长新能源电站有效发电时间;可使新能源电站具备一定的调峰能力;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调度性;在特定应用场合下可替代铅酸蓄电池。

    “飞轮储能具有诸多优点,密度大、效率高、成本低、寿命长、环境污染小、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储能技术之一,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发电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引发新能源革命。”蒋涛说,英利所做的飞轮储能设备科技含量,已经超过欧美,而且国产化率达到了100%,所有生产设备全是定制性的设备,没有采用购买进口设备。

    “储能飞轮包括三大关键技术,高速电机技术,高强度复合材料转子设计技术,高精度磁悬浮技术。在磁悬浮资料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奇峰人员坚持日夜实验,芯片选型,老化实验,温升实验,纹波控制,稳定性控制,试验了成百上千个参数,最后设计出合格的磁悬浮控制系统。”谈及团队攻坚克难,蒋涛很是兴奋。“我们先后攻克了磁悬浮支撑技术、飞轮系统控制技术、高速高效永磁机技术等五项关键技术,目前已申报了15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已授权6项,其他都在进入一审和二审阶段,实用新型专利已全部授权。”

    功率大、容量大、效率高;动态特性好,响应速度快,可瞬间充、放电;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寿命长,不小于25年等优点,可使飞轮储能广泛服务于智能电网、通信、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

    蒋涛表示,大容量储能技术目前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智能电网及通信的关键技术。英利集团已经掌握了飞轮磁悬浮储能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知识链接:何为大容量飞轮储能? 

    “大容量飞轮储能”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是飞轮单体储能容量大。目前,英利研发的“20kwh储能飞轮”是国内单体储能量最大的飞轮;其二是总储能容量大。采用规模化应用的方式,可根据现场的实际需要将若干个储能飞轮单体整合后一同使用,理论上总储能容量可无限大。

    英利研发大容量飞轮储能对行业或者全球有何意义? 

    (1)英利所研发的大容量飞轮储能电力设备在投产后,可有效解决风电、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困难的问题;延长新能源电站的有效发电时间;使新能源电站具备一定的调峰能力;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调度性;在特定应用场合下替代铅酸蓄电池。

    (2)大容量飞轮储能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填补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负荷调度技术领域的空白。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而打破制约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技术革命,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提供有力的保障。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立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CBU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