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新电改的核心和难点就在电价是否完全开放,即由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改为完全由市场定价。
今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要求“今年年底前拿出新电改方案”。
我们判断,“新电改”方案早晚都会公布,并且不排除赶在年底前公布,毕竟今天离年底还有5天时间,不排除中央政府在年关来临前再召开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
在官方并未披露新电改方案具体内容的当下,唯一可供人们预测“新电改”方案核心内容的参照物,是已正式向社会公布并定于明年元旦起施行的“深圳试点方案”。我们认为,不管“新电改”方案何时公布,其核心内容(包括改革原则、主要改革举措及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应该不会与试点方案相去甚远,更无可能另起炉灶重搞一套方案。
通俗点讲,中国的电分为统配电(计划电)和非统配电(包括地方电、企业自发电、新能源电)两个大类,统配电与非统配电的占比大约为9∶1。
统配电接受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大央企统一输配送,其上网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均有国家发改委制定,两大输配电央企的利润则来源于终端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的“差价”。由于“差价”过大,发电企业不满,终端用户也不满。于是就有输配电行政性垄断之说。由于垄断客观存在,两大输配电央企在员工福利、补贴、社保、办公条件、“三公消费”等领域又不屑于自我节制,导致电价受国家“行政保护”的民用电用户——城乡居民亦对两大输配电央企及目前的输配电垄断体制颇有怨言。
其实,一方面,两大输配电央企利用丰厚的垄断“差价”乱花钱的现象客观存在,部分分公司的奢侈浪费非常严重。但另一方面,从1978年允许缺电地区“集资办电”算起的电力体制改革,在走过漫长的36年后,国家之所以依然维持统配电上网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实行政府定价,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担心电价完全放开或放开节奏过快、幅度过大,会冲击百业生产引发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二是两大输配电央企垄断“差价”的大部分被用于“替代”国家财政投入用来电网建设、改造与升级。我们认为,一味无视这一“大部分”的客观存在,而“抽象”地讨论电价改革,这样的推进新电改同样是缺乏改革基础和可操作性的。
非统配电接受地方供电企业调配,其上网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虽没有像统配电价一样死板,但各地电价亦有差别且仍要接受地方发改委“指导”。
新电改必须面临真实的现状和挑战,不管各路群体对“新电改”方案的揣测各有侧重、充满想象,包括版本各异的“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都不是新电改目的而只是手段。择其要害,新电改的核心和难点就在电价是否完全开放,即由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改为完全由市场定价。我们认为,根据“习李新政”两年来推进改革果断坚决,具体操作稳健有序的施政风格,新电改肯定要适当放开电价,但不大可能“一放到底”,而是会遵照循序渐进原则,先放开占比较小的非统配电价。即便如此,也不大可能在全国一步到位全放,而是会根据试点效果逐步扩大范围,最后再来啃统配电价这块硬骨头。因而,若能在2020年时基本达到全部电价由市场决定的最终目标,新电改速度已不能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