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国网西南分部:建强电网“主动脉” 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消纳

作者:特约记者 夏春 王嘉君 马思琪 来源:能源评论杂志 发布时间:2024-12-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24年11月27日12时40分,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天府站、巴岳站,以及1000千伏天岳双线完成所有启动调试工作,标志着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第一阶段启动投产工作安全收官,西南电网正式进入1000千伏新时代,迈出提档升级重要一步。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明确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为我国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4年11月,国网西南分部成立,肩负起服务四川、西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促进西南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高效供应的历史重任。十年来,国网西南分部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领导下,立足西南能源资源禀赋,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全面服务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全力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能源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电力保供不仅事关经济发展,而且事关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国网西南分部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保供和转型,强化政企协调联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力,多措并举提升电力供给保障能力,确保西南电网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2019年5月27日,国网西南分部组织召开西南电网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全面梳理西南异步运行各项工作和存在问题。该会议既是西南电网异步运行的动员会,也是誓师会、部署会。

西南电网电源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为水电,“靠天吃饭”特征十分明显,确保区域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始终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国网西南分部探索建立大电网安全稳定管理体系和区域保供工作体系,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为目标,不断完善团结治网工作机制,先后召开8次区域安全稳定领导小组会议,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研究解决电网安全稳定重大问题。举办首次国内区域电网黑启动应急演练、川渝鄂大面积停电事件跨区域联合应急演练等各类反事故演习超200次,成功处置电网重大异常故障和突发灾害超2900起,圆满完成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等重大保电任务,西南电网调度安全运行突破3200天。

特别是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川渝地区遭遇了历史同期最高气温、最少水电、最大负荷、最长时间“四最”叠加考验。国网西南分部坚持“全网一盘棋”,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高频度、大范围、大功率开展跨区跨省电能互济,创新实施德宝直流柔性调度,千方百计用满用足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最大限度支援川渝地区电力供应,6大区域电网、10个省级电网、15条跨区电力通道全力支援西南电网,实现最大跨区支援电力超1200万千瓦,坚决守住了大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

今年夏季,川渝地区再次遭遇极端连晴高温灾害,西南及川渝电网用电负荷共19次创历史新高,西南电网最大用电负荷达9804万千瓦,同比增长14%。国网西南分部在度夏前就未雨绸缪,投产成都构网型SVG、蟠龙抽蓄等重点工程,完成攀西电网第三阶段优化改造,提升保供能力655万千瓦;在度夏关键期,积极主动强化汇报沟通,以“中长期+现货+应急”常态开展电力互济,推动德宝直流全天南送、江城直流北送、三峡电站增发,实现最大1260万千瓦跨区受电,成功打赢了这场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收官战”。

建强电网“主动脉”

西南电网是我国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最高、外送比例最大的区域电网。国网西南分部自成立起,就将规划建设坚强电网作为重中之重,在保障区域电网供电安全的同时,全力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国网西南分部扛牢区域骨干电网发展规划职责,成立区域规划委员会,召开区域电网规划座谈会,举办能源发展论坛,系统谋划区域电网中长期目标网架,推动一系列保供电、保安全、保稳定重点工程落地实施。

2019年6月19日12时18分,是西南电网发展历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刻。随着500千伏张恩双线由运行转热备用,西南电网与华中电网通过渝鄂柔性背靠背直流互联,标志着西南电网正式步入异步联网运行时代,成为我国第七个区域同步电网,完整独立的西南区域交流同步电网正式形成。2022年,西南区域首条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西南电网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十年来,西南电网先后建成投运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等多回特高压直流,形成“两纵八横”的外送格局,西南电网跨区输电能力由2460万千瓦提升至5420万千瓦,水电富集地区跨区远距离输送能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国网西南分部先后推动建成川藏、藏中、阿里联网三条“电力天路”,有力提升西藏电力供应可靠性,也为西藏清洁能源高质量外送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川藏联网到藏中联网,从阿里联网再到川藏联网500千伏第三通道,西藏电网形成以500千伏为骨干网架的统一现代化大电网;从白鹤滩电站投产到雅湖直流建成投运,西南电网“电源双百、直流双组”发展格局正式形成。西南电网装机容量从不足1亿千瓦增长到超过1.6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到1.1亿千瓦,新能源装机保持高速增长,也推动西南地区清洁能源步入大跨越、大发展的崭新阶段。

目前,西南电网正全面向“清洁能源大基地、交直混联大电网、送受一体大枢纽、资源配置大平台”转型升级。川渝特高压交流即将投产,随着疆电入川渝、陇电入川、藏电外送等工程的加快推进,西南交流电网将实现从“超高压交流+特高压直流大送端”向“特高压交直流送受一体枢纽”的历史性跨越。另外,根据规划,预计到2030年,西南电网将形成8回外送、3回受入的特高压直流跨区互联格局,届时送、受电合计容量将达到8760万千瓦。未来,西藏清洁能源还将进一步开发利用被送至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实现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消纳

今年5月30日,我国西南地区首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西南地区作为资源型地区和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富集区域,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西南电网因水而成、依水而兴,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已逐步成为国家电网重要的“水电基地、东送基点、安全基石”。流域多、水库多、梯级多是西南水电最显著的特点。2023年全年,西南电网水能利用率达98.4%。国网西南分部立足以水为主的资源根基,在优化调度时,既要充分利用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也要保障大电网的运行安全。国网西南分部加强与华东、华中、西北等区域电网协同合作,创新建立西南跨省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形成了“多方协调、资源互补、绿色发展、合作共赢”的电力交易模式。

十年来,国网西南分部累计完成跨区清洁能源电量外送超1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中东部地区标准煤燃烧3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亿吨,为全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大气污染防治作出积极贡献。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的加速推进,让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凸显。国网西南分部不断创新市场化交易机制,在扩大清洁能源外送规模、构筑全国电力大送端方面持续探索。

2024年5月17日,西藏电网通过±400千伏柴拉直流向西北电网送电,2024年度藏电外送正式启动。西藏地区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国网西南分部充分依托全国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按照“保供应、稳消纳、促转型”工作思路,全力服务西藏电力供应保障和清洁能源发展。至2023年底,国网西南分部先后组织“藏电进京”“藏电入鄂”等电力交易,推动签订了16.3亿千瓦时藏电入渝、61亿千瓦时西藏清洁能源消纳、2024—2026年155亿千瓦时电力援藏交易合作框架协议等多轮“电力援藏”交易协议,藏电已外送至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交易总电量突破132亿千瓦时,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36亿元。至此,具有西南电网特色的“政策+市场”藏电外送市场模式基本形成。西藏清洁能源不仅为雪域高原增添光彩,也借助“电力援藏”走出高原,融入国家清洁能源发展大局,为助力全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国网西南分部统筹西南区域电网企业、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建成西南水电智慧服务平台。该平台不仅接入了水电站的流量、水位等关键数据,还从日前、日内、月度和年度等不同时间维度出发,推算出水电出力的变化情况。接下来,平台将改造升级为“长江中上游水能优化利用平台”,做到精确跟踪每一滴水、用好每一滴水,为西南电网区域内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消纳提供支撑。

国网西南分部正聚焦区域电网规划、区域电网运行、区内省间电力市场协同和平衡协调“三大职责”,强化分部功能作用,加快打造汇聚各方力量的区域电力协同发展服务平台、支撑交流同步电网可靠运行的区域电网安全稳定保障平台、服务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的区域资源统筹优化配置平台,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全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赋动能作贡献。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