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力保供 返回

苏北小城的“近零碳”探索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苏电牛思 发布时间:2024-12-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冬愈发深了,在处处是湿冷魔法攻击的江苏,大家更加用心钻研“三明治”穿法,疯狂对比“踢脚线”还是“水循环暖气片”更加保暖省电不干燥,总之,为了保暖蓄暖“费尽心机”。

冬季也是电力工作者需要“废功夫”钻研“保电蓄电”的季节,这不,12月17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就报道了江苏金湖县建成投运大型储能电站的新鲜事儿。

为什么要建储能,车轱辘话说得口水都干了。今天想和大家谈一谈的是“金湖县”和它刚刚入选国家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标杆的“县域自治微电网”。

何为县域“自治”电网?

金湖县,风、光、油、气等能源资源丰富,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曾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近年来,该县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发展。1-11月,金湖县新能源发电量21.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81%,与金湖县全社会用电量21.90亿千瓦时接近平衡,新能源发用比达96.8%。

如果你生活在这里,相当于你白天用的电基本都是新能源发出来的绿色电。

听起来不错,很环保,但是这件事儿到电力工作者手里就成了棘手活。还是那个原因——“波动、随机、不稳定”。这咋办呢?

结合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探索情况,国网淮安供电公司琢磨出俩字真言——“自治”。

2022年启动金湖低碳县域自治电网规划研究,着手打造低碳县域自治电网。

啥叫自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可不行,2024年的自治可不能“与世隔绝”,而是要更“e”、更“会社交”,提高区域电网与大电网的友好互动能力。

从0→1的典型微电网打造

咋互动?看一个“e”网社交案例——

今年7月,淮安市首家工业客户微电网项目——华亿轴承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微电网项目在金湖建成投运。

典型微电网的打造并非一日之功。在项目投运前,国网淮安供电公司专家技术团队为企业量身定制能效服务方案。6月,在国网淮安供电公司的建议下,企业将储能设备扩容至1500千瓦/3000千瓦时。

国网金湖县供电公司技术人员对华亿轴承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的屋顶光伏进行巡检。

除了储能设备,该企业还拥有1600千瓦的屋顶光伏板、交流充电桩以及工业生产负荷等典型负荷资源。国网淮安供电公司帮助企业接入了“能源E+”智慧微电网平台。

“有了这个系统,我们通过平板电脑,可以实时查看光伏、储能及负荷使用情况。供电公司提供的用能策略,又帮我们企业节省了不少生产成本,在同等工作量的基础上,月节省电费达5.75万元。”华亿轴承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负责人戴星月说。

国网金湖县供电公司技术人员对华亿轴承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的“能源e+”平台进行巡检。

截至目前,国网淮安供电公司累计组织开发自有资源微电网2处,推广典型行业微电网3处,“拉网式”排查314个工商业用户。

“围绕园区、医院、社区等9类典型场景,聚合非工空调、充电桩、工业用户等负荷资源,公司已初步形成了具备1.09万千瓦可调资源的微电网群。”国网金湖县供电公司总经理陈立贤介绍。

国网金湖县供电公司员工查看乡村电气化展训基地微电网系统运行情况。

直面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挑战

对于县域“自治”电网来说,构建微电网、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固然重要,但更严峻的挑战来自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并网。

上半年,金湖县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8.61万千瓦,同比增长59.8%。为了当好“光伏预报员”,5月,国网淮安供电公司建成投运台区级光伏功率预测系统,实现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

台区级光伏功率预测系统

7月起,国网淮安供电公司又组织陆续在金湖县1179个配电台区的2660余台逆变器侧部署通信协议转换器,将电网调控范围延伸至低压光伏用户。通过这一装置,工作人员可对用户光伏出力加以柔性调节。

截至目前,国网淮安供电公司已实现县域7.9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的可调可控。

国网金湖县供电公司员工安装客户屋顶光伏控制设备。

发展新型储能也是国网淮安供电公司应对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的有效手段。

截至目前,金湖县累计拥有3座电网侧储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20.544万千瓦。3座储能电站每天两充两放,可增加约40万千瓦短时应急顶峰能力,能满足10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国网金湖县供电公司员工巡检中城大有电网侧储能电站的储能变流器。

国网淮安供电公司还积极向外借力。在10月份举行的北京大学-国家电网“强国行”专项行动党组织结对共建仪式上,北大能源研究院党支部与国网金湖县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分中心党支部结对共建。

国网金湖县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分中心党支部与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

据国网金湖县供电公司总经理陈立贤介绍,预计2025年底,金湖县将初步实现县域电网近零碳运行。

分享到:

关键字:零碳,微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