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分布式电源 返回

临沂市沂水县新型电力系统示范 县域电网如何支撑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

作者:赵辉 田俊杰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4-12-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冬日的沂蒙山区天气晴好。12月12日,在山东省沂水县黄山铺镇寺前官庄村,屋顶上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沂水县供电公司员工协助村民检查光伏发电设备,为村民守护“阳光收益”。

2021年9月,沂水县成为国家能源局确定的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之一,原来点多、分散的分布式光伏开发模式转变为统一规模化开发。寺前官庄村就是当地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首批试点村中的一个。

“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在提升当地用能‘含绿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电网设备反向重过载导致设备损坏、损耗增加,源荷分布不均造成光伏电量就近消纳难度大,过电压致使客户电器烧坏等。”沂水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主任田磊介绍,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光伏发电量波动较大,也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如何系统谋划分布式光伏发展,为电力系统高效可靠消纳新能源电量提供有益样本?破解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带来的共性问题,寺前官庄村成为试点村之一。

沂水县供电公司成立了整县光伏开发柔性工作专班,成员包括发展、运检、调控、营销相关专业人员,共同研讨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

针对分布式光伏开发导致的台区反向重过载、过电压问题,工作专班采取“集中汇集、专变升压”的模式,以村内巷道为单元,将一个巷道内的光伏电能汇集后通过大容量逆变器进行逆变,然后将各巷道逆变后的交流电再次汇集后送至专用变压器升压至10千伏,通过1个并网点接入10千伏公用电网,实现“发、用”分离。所有汇流电缆不与公用变压器低压线路交集,杜绝了传统开发模式对电能质量造成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布式光伏电量就近消纳能力,实现削峰填谷、无功支撑、调频调压等,工作专班在寺前官庄村同步制订了配套储能方案,建设200千瓦/400千瓦时储能装置。该装置白天充电、夜间放电,支撑光伏发电全额上网、高效消纳。

“在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建设中,除了加大硬件投入,软件技术支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沂水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刘兆亮介绍,软件的作用主要是实现了对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状态及各项数据的监测和控制。

沂水县供电公司联合设备制造单位研发应用了具备分布式光伏电站双向电压、电流、功率“六保护+六监控”功能的分界开关程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双调节程序、谐波监测程序及手机软件,配合山东电科院完成3套新能源并网与控制相关仿真软件开发和数据测试。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状态可观可测,发电功率控制从刚性转变为柔性,系统对电站的监测和控制能力都显著提升。

寺前官庄村分布式光伏“集中汇集、专变升压、配套储能”接网模式试点成功,具备了推广价值。沂水县65%以上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集中在乡村,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17个“集中汇集、专变升压、配套储能”光伏整村开发示范工程,保障了分布式光伏电站应接尽接、电量就地就近消纳。

同时,沂水县供电公司还在院东头镇上小庄村探索乡村零碳能源供给模式。

“我们结合上小庄村资源禀赋,高效利用农村沟渠、屋顶、乡村街道等‘沉睡’资源,建成1500千瓦光伏电站、车网互动充电站、‘光储直柔’零碳彩虹驿站、乡村产业柔性负荷调控、乡村共享能源站等试点项目。”沂水县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任永辉介绍。该公司在上小庄村搭建零碳能源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安装15台能源控制器,增配储能装置,每天就地消纳光伏电量2000余千瓦时。

目前,上小庄村用能中清洁能源占比达95%,年新增绿电达204万千瓦时,能源供应侧降碳2200吨以上。

沂水县通过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建设,实现了县域电网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截至11月底,沂水县新能源发电装机79.3542万千瓦,占总装机的73.24%;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63.14%,实现100%消纳。

分享到:

关键字:新型电力系统 分布式光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