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6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指出,世界能源正加速迈向深度博弈阶段,出现大调整、大分化和大重构的趋势。大国之间的博弈不仅改变了地缘政治,还显著影响了能源产业链的结构,导致能源合作的减缓。同时,美国的能源政策转向,尤其是对可再生能源和传统化石能源的不同支持力度,可能会严重扰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根据报告,预计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超过50%,具体包括天然气的发展期和非化石能源的爆发期,而煤炭则逐渐进入衰退期,石油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
三大情景的主要特征
报告提出未来可能发生的三种情景,分别是深度博弈情景、基准情景与全面合作情景。
深度博弈情景下,全球政治博弈呈现阵营化、集团化特点,地缘冲突、科技竞争与贸易壁垒等情况持续加剧。在政治博弈的影响下,全球能源产业链脱钩、供应链相互割裂,能源安全成为各国对能源问题的首要关切。在这种情景下,中国将能源安全摆在更突出的位置,自立自强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基准情景下,大国博弈维持斗而不破的格局,各国维持有底线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同时,各国合理统筹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因地制宜推进能源转型,努力实现全球减排目标。在这种情景下,中国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能源转型。
全面合作情景下,世界各国会较快重塑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作为较为理想的发展路径,世界各国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投资、技术与政策协同驱动能源转型。中国则将引领清洁能源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力量与方案,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能源发展大调整、大分化、大重构
大国博弈导致的地缘政治变化、能源产业链脱钩断链及能源合作减缓,都对全球能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美国能源政策转向或将严重扰动能源转型进程。
能源品种结构大调整。煤炭进入衰退期,石油进入平台期,天然气进入发展期、非化石能源进入爆发期,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超过五成。
能源需求结构大分化。需求结构“东升西降”趋势延续,发展中经济体能源需求占比提升,经济基础与资源条件决定地区能源结构演变趋势。
能源贸易大重构。能源贸易将转向以政治主导的区域流动,东西两大阵营加剧分离;能源贸易话语权争夺加剧,贸易品种更加多元,全球能源相关贸易重心由化石能源逐步转入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并重阶段。
能源需求潜力巨大,油气长期保持主体能源地位
能源需求仍有较大增长潜力。2060年,能源需求将增至262亿~294亿吨标煤,较2020年增长37%~54%。但是,能源需求将面临“东升西降”、区域发展分化的情况。发展中经济体能源需求占比从2020年的59%提升至73%,其中亚太地区是能源需求增长的主体,贡献需求增量的61%,到2060年占比达到46%。但是,分区域能源结构差异会扩大,到2060年欧洲和亚太消费国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超过55%,中东资源国油气占比超75%,非洲与南美能源需求结构更加多元。
油气主体地位稳固。在三种情景下,2040年前油气需求占比保持在50%左右,2045年前将处于115亿吨标煤以上年需求量的峰值平台期。在深度博弈情景下,可再生能源发展放缓,油气的寿命期被延长,到2060年占比仍高达32%。
深度博弈改变能源转型路径。贸易壁垒与科技竞争推迟石油达峰时间点,全球石油需求于2035年左右达48.5亿吨峰值,达峰时点较基准情景推迟5年,峰值需求增加4.9%。化工成石油需求在2040年前将维持高位关键支撑,带动石油逐步转入原料利用新阶段,到2060年化工用油占比达到47%。全球天然气达峰时间提前、峰值下降。能源安全忧虑抑制天然气消费,天然气需求在2035年预计将达到4.4万亿立方米峰值,分别较基准情景早5年和降低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