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2月27日,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以下简称川渝工程)投运,使西南地区电网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至1000千伏,每年可从川西等地向四川、重庆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相当于近1000万户家庭1年的生活用电量,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促进能源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高海拔特高压输电技术创新突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川是我国清洁能源大省,发电装机总容量超1.4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风、光发电装机规模超1700万千瓦。“十四五”时期,四川重点推进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水电基地建设,迫切需要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同时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川渝地区用电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川渝工程将川西地区丰富的清洁电能输送至成都、重庆等地的负荷中心,在保障川渝地区电力供应、提高电网互联互济能力的同时,满足川西地区清洁能源多元开发和外送需要,进一步承接来自西北地区及西藏等地的电能,实现清洁能源更高质量就地消纳和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工程的建设面临多重挑战:与已建同类工程相比,1000千伏变电站最高海拔从1300米升至3450米,线路海拔从2300米升至4750米;线路最大覆冰厚度达60毫米,超出现有特高压工程设计规程和设备研发边界;甘孜藏族自治州地震基本烈度均在7度以上。高海拔、重覆冰、强地震环境条件对设备研制、工程建设及现场试验提出更高要求。
“公司先后开展145类科研和工程验证试验,在世界上首次攻克了空气间隙、外绝缘、电磁环境等高海拔特高压关键技术,首次研制出全套高海拔特高压交流设备,首次研发采用10分裂导线、金具和新型放线设备工艺,首次采用‘八腿式’门型输电铁塔,为后续高海拔和重冰区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国网特高压事业部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
川渝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工程途经四川甘孜州、雅安市、眉山市以及重庆潼南区等8个市(州、区),新建1000千伏线路1316千米,新建甘孜、天府南、成都东、铜梁4座1000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2400万千伏安。
目前,国家电网在运“22交16直”38项特高压工程,电网大容量、远距离输电能力显著提升,“西电东送”“北电南供”规模不断扩大,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