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厦企“双高电池”开启储能“钠时代”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厦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0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

双高电池

高安全性

超高能量密度

三大优势

储量丰富

更环保更可靠

产业链自主可控

1C充电(1个小时充电),3C放电(20分钟放完),如此已经反复5000多次;零下40℃,连续冷冻16小时,70℃高温持续烘烤8小时……这是一块钠离子电池出炉前,针对其安全性和寿命,进行的“超国标”极限测试。

“它可以模拟零下40℃的寒冬腊月,也可以模拟烈日炎炎的南方夏日。”测试箱前,世记华钠首席科学家周实教授拿出已历经超过30小时实验的“伤痕累累”的钠电池告诉记者。在位于集美区的福建世记华钠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记华钠”)的实验室内,周实带领团队,每天在这对钠离子电池进行“冰火两重天”的“严刑拷打”,包括多次针刺、重物撞击、300℃以上火烧等暴力测试,为的就是研制钠离子电池在各种极端、复杂的环境下的使用性能。

“高安全性、超高能量密度的‘双高电池’是我们当下研究的课题。”周实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已进行了多种新材料与电池的研发。

成效>>

年产万吨级以上正极主材

完全自主可控

相对于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的研发较晚。前几年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崛起,锂电池作为产业核心,成为各路商家的“必争之地”。锂材料的价格因此节节攀升,从2020年的每吨均价4万多元,一度到2022年每吨突破60万元,足足涨了十几倍,引来业内哗然。下游电动车、储能厂商“谈锂色变”,多个电动车、储能厂商甚至喊出“都在为锂电池打工”。

在这样的市场行情下,钠材料被推上“风口”,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开启了钠离子电池的探索,世记华钠就是这批先行者之一。世记华钠成立于2022年,专注于新一代能源体系——低熵高能钠电池材料及成品研发与生产。

除了材料不同,钠离子电池的主要生产环节和锂电池并没有异样,烧结、搅拌、涂布、辊压等,这为锂产业升级埋下“伏笔”。不同的是,无论是生产条件还是清洁度,钠电池没有锂电池那样“娇贵”。

“目前我们已实现量产不燃烧不爆炸的钠电池产品。”周实带着记者走进世记华钠生产一线,工作人员正身穿工作服、头戴面罩,在烧结炉前娴熟地操作。“目前,箱体内超过800℃的高温,二次烧结是为了提高钠电的电化学性能。”周实边走边介绍。

目前,世记华钠已实现年产超过万吨正极主材料,完全自主研发生产。面对我国优质锂矿资源稀少、锂提取技术高难度大的现状,钠储量丰富,让业内人士看到了钠电池广阔的市场空间。更令以周实为代表的业内人士欣慰的是,经过这几年的共同努力,目前,钠电池已在国内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发展>>

更环保更可靠

将开启储能“钠时代”

世记华钠钠电池展厅内,不仅展示了公司生产的钠电池成品及产业布局,还展示了其行业使命。

“这款钠离子电池已出口欧美多国,同时也正在国内多款低速车、工程机械类车辆上使用。”周实拿起展厅内一四四方方、呈长方体状的钠离子电池告诉记者,之所以现在国内外对钠电池青睐有加,主要是因为钠离子电池的环保和高安全性。

周实说,相对于目前市场上的主流铅酸电池和锂电池,钠电池对环境更友好,且在高温、高湿、高盐等恶劣条件下,钠电池超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让其在电池领域更有优势,广泛适用于港口、码头作业,大型邮轮运行,及电能储存。世记华钠相关负责人也透露,明年他们将开启储能“钠时代”,生产高安全、高容量、长寿命的钠离子储能电池。

在冬天,北方多个城市,两轮三轮电动车在低温下“宕机”的现象,让很多人印象深刻。而钠电池在极寒-40℃和高温70℃的环境下,不仅可以正常使用,还能大倍率循环放电,具有高安全、超快充、宽温域和长寿命的显著优势。因为钠电池的这些突出优点,其正在逐步替代铅酸电池原本占有的两轮、三轮车的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指出,铅酸电池不仅污染环境,且循环寿命就1000多次,但钠电池超过五千次的循环,且更环保。因此,钠电池替代铅酸电池是不可阻挡的产业优化趋势。

相对于锂电池,钠电池在高温、严寒、对安全环保要求高地区更有优势,从目前世记华钠的出口地看,主要集中在欧美高严寒地区,尤其是储能方面。

趋势>>

推进绿色能源向钠电池转型

减轻对锂电池依赖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相对于我国锂电池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钠电池还有一个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钠材料地表丰度高、来源广泛,不含稀有贵金属,发展钠电池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锂电池资源被“卡脖子”的问题,减轻我国锂电产业对外的资源依赖。

记者在世记华钠展厅内看到,随着钠电池的发展,其在港口、矿山、航空等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基于钠电池的诸多优势,钠电池成为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方向,其发展势不可当。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需要一个普及和接受的过程。世记华钠一方面致力于技术突破,开发更多适用于各类极端条件的钠电池;另一方面,配合应急部门及街道深入每个社区,对电池安全进行科普,成为推广钠电池的公益布道者。

在“双碳”和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面对我国优质锂矿资源稀少、锂提取技术高难度高成本的现状,钠储量丰富、环保和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让业内人士看到了钠电池广阔的市场空间。

(文/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 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分享到:

关键字:钠离子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