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这个村为什么只有一户人家?”“他为什么不搬迁?”“为什么要给他建设微电网?”
近日,山西浑源境内普遍降雪。雪后初霁,绵延起伏的恒山山脉萧瑟冷清银装素裹。笔者跟着电力巡线人员前往千佛岭乡上桦岭村巡视供电设备。
山路崎岖,脚下是厚厚的积雪,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巡线人员身着厚重的棉衣,手里拿着铲雪清路的铁锹、绝缘梯等工具,厚厚的积雪被踩得“咯吱咯吱”地响。笔者跟在后面,虽然身上没带装备,但在行进了将近一个小时后,还是喘着粗气发出了“三连问”。
随行工作人员王巍介绍,浑源县千佛岭乡上桦岭村坐落恒山山脉西南半山上,因这里满山都是原始桦树林,故名上桦岭。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2010年左右,村民陆续易地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如今,这里长期住户只剩下武胜老人一家。老人的孩子们在外地读书和工作,老人每年夏天在小院中养羊、采草药、山蘑菇维持着生活开销。
上桦岭村由10千伏郝中线上桦岭支线线路供电,全部线路在林区中,山区微气候较为明显,恶劣天气较多,极容易大风断线引发森林火灾,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加之交通不便,冬季道路积冰积雪严重,车辆无法上山,日常运维任务非常重,特别是在冰冻雨雪等极端天气下,一旦发生电力故障,抢修难度极大。
由于地形环境复杂、供电半径过长、保护生态红线等原因,浑源县偏远山区零散用户低电压问题是电压治理的痛点。为满足偏远山区用户用电需求,提升用户的用电体验,今年7月,国网浑源县供电公司为村里仅有的1户人家装上了“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在森林防火严峻期在离网状态下为用户供电,有效实现了对偏远山区用户供电方式的优化和简化。
该系统由储能发电和逆变两大模块组成,利用光伏发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供给负载使用。光伏板产生的电能可直接供给用户使用,储能系统能将剩余的电能实时储存起来,当光照不足或系统出现故障时,储能电池可以及时释放电能,日常可以保障10度左右电量,在阴雨天气情况下可满足用户4天到5天用电需求。逆控一体机将光伏输入、储能输入和市电输入集成控制,做到零延时切换。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跋涉,一行人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一块块蓝色的光伏板在冰雪的覆盖下显得格外醒目。巡线人员迅速投入工作,他们仔细检查着每一处设备,生怕遗漏任何一丝隐患。打开箱门详细检查家中安装的储能系统供电情况,还检查了家中照明开关是否松动,电线和插座是否有磨损、老化或其他损坏的情况。工作人员王庆架起绝缘梯,登上房顶查看表箱内部状况,将光伏板上的积雪清扫干净。
“咱农村人没什么手艺,又不想拖累孩子,种种地、采点草药、搞搞养殖也可以维持生计,以前最发愁的是冬天,上山砍柴取暖很不方便,现在供电公司给我们安装了这套设备,用上了电采暖,家里别提有多暖和了。”每当谈起家里安装光储一体化系统以后发生的变化,武胜总有说不完的话。
脱下“白色”外衣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正源源不断地向储能电池输送电量。“在这种天气下,光伏板容易积雪,武大爷70多岁了,清扫积雪时容易发生危险,我们苦点累点不算什么,这里的设备状况良好,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工作人员李建军一边检查,一边向笔者介绍。他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向大山中仅有的一户人家传递着一份安心与温暖。
“前几天下了这么大的雪,车开不上来,你们却徒步上来了。自从给我们安装了光伏储能一体化设备,再也不用担心没有电用了,家里的灯更亮了,屋里更暖和了,真是非常感谢你们。”武胜对前来检查用电设备的巡线人员连连称赞。
小小“微电网”兜起山区用电“大民生”。太阳西下,电力巡线人员的工作也接近尾声。他们收拾好工具,踏上了归途。夕阳下,雪地里,巡线人员的影子被拉得格外高大。(完)(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