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电力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返回

什么是需求侧响应,储能参与需求侧响应如何获取收益?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锂电人的笔记 发布时间:2025-01-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

前 言

  需求侧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管理策略,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需求侧响应旨在通过激励用户调整其能源消费行为,以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成本。

  一、什么是需求侧响应

  1、需求侧响应是指电力用户根据电力市场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主动改变其用电行为,以达到减少或转移电力需求,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目的。需求侧响应主要包括削峰、填谷和调峰等形式

图片

  2、分类

  (1)基于价格的需求侧响应

  分时电价:根据不同时段的电力供需情况制定不同的电价,引导用户在低谷时段用电,高峰时段减少用电。

  尖峰电价:在电力供应紧张时,实行较高的电价,以抑制高峰时段的电力需求。

  (2)基于激励的需求侧响应

  直接负荷控制:电力公司通过远程控制用户的部分用电设备,在电力供应紧张时减少负荷。

  可中断负荷:用户与电力公司签订合同,在特定情况下同意中断其部分用电负荷,以获得相应的补偿。

  二、参与需求侧响应的主体

  以江苏为例:

  1.电力用户

  应当具有独立省内电力营销户号,具备完善的负荷管理设施及用户侧开关设备,且运行状态良好,相关用户或设备设置独立计量点,已实现电能在线监测,并接入江苏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和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2.负荷聚合商

  应当具有法人资格、财务独立核算、信用良好、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约定的响应量原则上不小于1万千瓦。

  3.虚拟电厂运营商

  应当具有法人资格、财务独立核算、信用良好、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可依托售电公司、储能运营商等机构,实现可调节负荷、新型储能、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需求侧资源的聚合、协调,可聚合资源需通过省市电力负荷管理中心认定,原则上总调节能力不低于1万千瓦,单日持续响应时间不低于2小时,实际响应负荷与申报量偏差不超过20%,在接收电网通知后,具备多时间尺度调节能力。

  4.居民用户

  鼓励居民用户通过负荷聚合商申请参与需求响应,具备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或空调(家庭制冷/取暖设备)远程控制系统的居民用户,可通过江苏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申请参与需求响应。

  三、电化学储能参与需求侧响应的方式

  1. 削峰响应

  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化学储能设备可以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出来,减少电网的供电压力,实现削峰的目的。

  2. 填谷响应

  在用电低谷时段,电化学储能设备可以将电网中的多余电能储存起来,增加电网的负荷,实现填谷的目的。

  3. 调峰响应

  电化学储能设备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需求变化,实时调整充放电功率,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调峰作用。

  四、响应方式及补贴

图片

图片

  五、电化学储能参与需求侧响应优势

  1.响应速度快

  能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充放电转换,可快速跟踪电网变化,对调度指令及时响应,在电网功率波动时迅速调整充放电状态,维持电网稳定运行。

  2.灵活性高

  配置灵活,可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多环节部署,规模大小均可,满足大型工业用户、商业中心及家庭用户等不同需求,且不受地理环境限制,可在城市、乡村广泛安装使用。

  3.能量效率较高

  充放电过程能量转换效率通常达 80%以上,能高效释放储存电能,减少能量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助力实现需求侧响应目标。

  4.可靠性强

  系统具有较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储能设备和控制系统经技术改进优化,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能持续稳定提供储能服务,保障需求侧响应顺利实施。

  5.环保性能好

  运行中不产生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6.可实现峰谷套利

  在分时电价地区,可在低谷时段储电、高峰时段放电,获取峰谷价差收益,同时参与需求侧响应还能获得额外补贴或奖励,提高经济性。

  7.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储存多余电量并适时释放,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和电网消纳能力,促进其大规模发展,与需求侧响应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占比的目标契合。

  六、需求侧响应收益分析

图片

分享到:

关键字:需求侧响应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