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氢储能 返回

储能、氢能迎来关键之年

作者:卢奇秀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5-01-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储能、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根据顶层规划,新型储能将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氢能产业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将继续朝着高安全、大容量、低成本、长寿命方向发展。今年,锂电600Ah+大电芯、大容量系统将从设计走向量产应用,构网型、全液冷、组串式、交直流一体、数智运维等技术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飞轮储能、钠电储能等多元技术继续探索商业化应用,满足电力系统多场景应用需求。

  经济性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型储能产业政策导向将由“建”转入更具体的“用”,各地将持续强化促进并网和调度运行的举措,建立健全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保障新型储能合理高效利用,拓宽储能收益能力。

  产业链竞争博弈走向纵深。去年,储能产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电芯、系统中标价大幅腰斩。今年储能产品价格继续下行或维稳反弹,市场尚无一致观点。从国内看,央国企持续加码,部分跨界者无奈退出,市场形势暗流涌动;从国际视角看,新兴市场接棒增长,但地缘政治风险浮现,市场格局明晦交错。

  新型储能市场格局仍存不确定性,但长期向好大势未变。确保电站安全性、提升利用率、扩宽盈利能力,把握出口机遇和应对供应链风险,是今年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必答题”。

  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将氢能纳入能源范围,明确国家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氢能产业发展热度提升,全年发展前景看好。

  目前,氢能产业已形成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西部重点地区集聚发展态势,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推动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氢能产业发展格局,区域间竞合态势显著。而随着多地免征氢能车辆高速费,多省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绿氢项目和制氢加氢站,供需两端齐发力给予氢能项目规模化发展增添“底气”。

  当前,氢能产业正在跨越从示范验证、产业培育向市场驱动发展的关键拐点,攻克制输储用全链条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和降低氢能应用成本是重中之重。整体看,氢能关键材料与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开启加速,电解槽产品持续迭代,向大容量、长寿命、低能耗方向演进;高压气态储运效率持续提高,固态、液态、有机液体等储运技术开展工程验证;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运输有序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势头,应用优势在矿山、港口、干线物流等固定运输场景逐渐显现。

  乘势而上,蓄势而起。在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下,氢能产业正驶入发展“快车道”。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