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 返回

青海:形成多元储能技术示范体系 积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25-01-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青海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之一。循“新”而行,向“新”求变,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青海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正在稳步快进。

  为当好国家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先行示范区,2024年,青海电力主动融入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大局,坚持走清洁低碳之路,以电力保供和能源安全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努力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动者、先行者和引领者,以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支撑保障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新能源消纳能力优化提升

  2024年,青海电力深入落实国家电网关于做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要求,分析新形势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全面部署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新型调度体系建设等重点任务,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指明了方向。

  以行动践行责任担当。面对新能源装机占比、光伏占新能源装机比重“双超70%”,以及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两大新能源基地常规电源支撑调节能力不足带来的严峻挑战,青海电力深入分析生产运行以及新能源消纳相关问题,制定了5个方面、40项措施促进新能源高效利用。

  围绕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青海电力以保量稳率为工作原则,全力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2024年在保障近1200万千瓦新能源如期并网的同时,实现了91%的新能源利用率。与此同时,2024年,青海电力建成西北首个新能源全流程并网管理平台,打造一站式并网服务新模式,服务新能源厂站快投快并;仅用79天高标准建成国内首个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成为青海能源转型和电算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

  电网是能源转换利用、输送配置和供需对接的枢纽平台。2024年,青海电力电网投资、投产规模、在建规模均创新高。在构建“两基地+两通道”发展格局引领下,青海电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稳步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提升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建成省内东部“日”字形、西部“8”字形750千伏骨干网架,海南、海西地区新能源送出能力大幅提升,一批“沙戈荒”重点配套工程“向绿而行”,750千伏红旗输变电工程、750千伏丁字口输变电工程顺利投运,750千伏羊曲水电站送出工程保障玛尔挡机组顺利并网发电,给地区发展带来强劲动力,也给基地建设带来发展机遇。

形成多元储能技术示范体系

  2024年,青海能源转型步伐不断加快。青海电力深入分析新能源接入和消纳能力,积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不稳定特征,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为解决发电稳定性不足、提升电网系统对新能源发电的承载力和调节能力等问题,青海加快发展储能产业。

  抽水蓄能电站以其调节速度快、储能容量大、安全性高等优势,成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削峰填谷的重要手段。按照青海省“水储能为主,新型储能为辅”的思路,作为“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2023年下半年开始青海同德、哇让、南山口3座共计760万千瓦抽蓄项目开工建设。其中,由青海电力建设的哇让抽蓄电站是国家电网第一座由省级电网公司开发建设的抽蓄电站,也是黄河上游核准建设装机容量最大、建设条件最好的抽蓄项目。截至2024年12月,哇让抽蓄电站上下水库连接公路首条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电站筹建期道路工程取得重大进展。2031年哇让抽蓄电站建成后,将有效带动社会投资超400亿元,并充分发挥储能、调峰、调频、调相等重要作用,有效增强电网灵活调节能力。

  2024年6月,青海格尔木弥盛50兆瓦/100兆瓦时构网型储能电站成功并入青海电网运行,成为我国在高海拔地区少有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之一。2024年8月,华能海南藏族自治州150兆瓦/600兆瓦时储能项目并网,并实现满功率运行,实现海拔3000米高原地区安装大规模高压直挂储能系统的突破。

  与此同时,青海建成槽式、塔式等多类型,5座共计21万千瓦光热电站,位居全国首位;开展5万千瓦熔盐储能及6种技术路线,共计55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示范,德令哈3兆瓦级PEM电解水制氢项目顺利示范落地,探索氢电耦合模式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调节,初步形成了多元储能技术示范体系。

分享到:

关键字:压缩空气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多元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