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电气化与石油消费此消彼长态势十分明显。从OECD经验来看,全球用能增长潜力最快的领域在于非OECD交通用能。2015年我国交通运输能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约10%,过去10年,我国交通用能整整增长了一倍。高能耗意味着高污染和高排放。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交通运输排放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排放总量的1/3,2030年预计将超过50%。环保部的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地区31%的雾霾污染物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上海雾霾来源中,机动车、船、飞机等流动污染源占29.2%。
从消费结构来看,交通领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交通用能是增长最快和空间最大的领域。40年来,交通电能全球占比仅有1.1%,石油在交通能源消耗中占比仅从93.5%下降到92.5%。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交通领域将是未来几十年能源和电力消费结构变革的重头戏,将有力带动全球能源供应向电气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可以预见,当交通领域电能占到非交通领域同等水平时,电动汽车推动交通领域电气化转型有望使全社会电能占比提升至30%—40%,对应未来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考察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新能源交通有望肩负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从销售量来看,在市场和政策的双向驱动下,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突破了33万辆,市场规模与累计销售量双双跃居世界第一,同比增长3.4倍,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今年1—8月份,在政策调整的不利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依然达到25.8万辆,同比增长了1.1倍,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达到50万辆左右。
多年来,我国一直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加强培育,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国家能源局按照国务院总体部署,积极参与相关政策的出台及落实。
关于构建绿色能源交通体系,我有六点思考: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二是加快标准建设,强化标准支撑能力;三是加强制度研究,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四是组织试点示范,实现典型导向作用;五是聚焦关键环节,加大创新驱动作用;六是开展宣传交流,营造社会支持氛围。
虽然交通领域能源结构转型的空间很大,但面临的任务也很艰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转型,最后为我们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更好支持。推动能源转型中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新能源交通作为突破口势在必行,任务紧迫而艰巨,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并进,做好推动能源变革这篇大文章,为全球能源事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