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3月10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就科技创新发展答记者问时,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使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众创空间政策落地等问题上,都提出要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地,尤其对于双创中小微企业的需求,还会再继续研究、推动。
万钢在记者会上表示,十二五以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但仍存在重点产业转型不够快、原创能力比较弱等多种问题。尤其政策落实涉及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经费使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目前来看,在这些领域均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例,万钢指出,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到2020年科研成果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2015年这一数字为55.3%。2015年尾,全国技术市场的成交额已经达到了9835亿元,但从结构上看,80%左右是企业进行转让和吸纳。
万钢表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审批手续过长,不适合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处置权和收益权不明确;企业和高校产学研的合作中还存在一些障碍;技术、市场发展不成熟、转化过程不顺畅等问题的存在。去年人大就已经针对上述问题审查了额《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案,首先就取消审批程序,由高校院所自主决定转让工作;其次,收益权、分配权由高校自己处理,科技人员可以享受成果转化收益的50%以上;第三,要促进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合作,鼓励高校科技资源的开放,促进落地、转化等。万钢表示,要打造一支既懂法律、又懂政策的队伍,把政策落实到位。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表示,浙江省专门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厅,从2012年开始,把全省的需求、供给,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还可以像艺术品一样进行拍卖,如今累计成交634项,金额达11.6亿元,平均溢价33%;有204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新增销售达到88.16亿,创利税5.67亿。
在科研费用的投入和使用上的问题,万钢表示,“十三五”规划提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2.5%的目标,不仅仅是中央财政投入,还包括企业的投入,2015年投入的14000亿元中,77%来自企业的投入。
万钢认为,这种结构反应了科研投入的质量和效益,尤其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已经牵头了高铁、核能、特高压输变电等等重大项目,企业加大投入,政府的资金就可以更多地转移到基础前沿、社会公益、国家战略等方面使用,比如航空航天、深潜等这些重点领域上。
此外,国务院也颁发了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一系列文件,重点解决科研人员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说研究生、外聘人员工资能不能在直接经费中开支,比如科研直接费用预算的调整,比如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费的调剂使用、科研人员的绩效激励等。万钢表示,接下来就要把这些政策都真正落实到位,此外,还要对创新、创业中的中小微企业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动。
2015年是双创兴起的第一年,国务院、科技部等先后发布24份文件来支持双创发展。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仅众创空间就从2015年上半年的2000家增加到1.6万家。对于众创空间的发展,万钢认为,已经与孵化器、科技园、高新区、示范区等形成了联动,营造了一个相互连通、快速发展的创业新生态,目前全国已经有500多家获得政策补贴的众创空间。
万钢以海尔、猪八戒网等企业为例,认为众创空间未来应多聚焦实体经济,面向潜在的市场需求,推动结构性供给改革。周国辉称目前浙江省有100多家众创空间,其中70%位于杭州,有14家成为首批认证的国家级众创空间。此外,这件还出现特色的创业小镇,周国辉表示,这是巨型的众创空间,有一支“新四军”,即以浙大为代表的浙大系,阿里上市之后出来创业的阿里系,留学回国创业的海龟系,浙商二代创业系。
此外,万钢还针对“人机围棋大战”中的人工智能发展、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