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研究与解读 返回

卢强院士:中国储能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 发布时间:2015-11-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中国应大规模建设储能项目。中国现在风电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100GW,但是70~80%的风能没有很好利用,特别是后半夜的风能全部放弃,损失的能量即使收回50%,也相当于重建三到四个三峡发电站。虽然大规模储能技术中抽水蓄能是首选,但抽水蓄能严格受到地理条件限制,并存在水库漏水和蒸发等问题。所以不能指望抽水蓄能来解决大量弃风和弃光等问题。

2、废弃电池污染环境是大规模电池储能发展的主要风险。现在中国大量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寿命太短,浅充浅放为八年,深充深放最多四年,废弃电池对环境造成了大量污染。此外,锂电池的工作环境温度要求严格(温度不超过摄氏27度(正负2~4度)的温度区域才能有效运用),这也进一步增加了电池的使用成本。

3、中国可以大规模部署自主研发的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1)系统配置灵活,系统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2)投资成本低,与抽水蓄能几乎相当;3)适用于大规模储能和分散式储能,不发电的时候可以调峰使用;4)碳排放为零;5)可以提供天然的热、电、冷三联供,不但可以提供不间断热水,而且可以提供2~3摄氏度的制冷环境用于保鲜水果和粮食,在东北和中国很多地方都可以使用;6)可以在电压不足时提供自然支撑调压。

由国网公司支持、清华大学研发的“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相关技术已经获得中美发明专利受理,一个500kW的示范项目已经在安徽芜湖建成,连续18个月运行效果良好。该项目电对电的转换效率是33%,加上冷热利用的系统效率可达72%。目前,国网和清华团队正在筹划一个20MW的示范项目,并对该技术进行改良,将“电转电”效率从33%提高到55%,系统效率(热+电+冷)达到80%。

分享到:

关键字:卢强院士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