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研究与解读 返回

曾鸣: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缆网 发布时间:2015-08-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在国家能源局召开的能源互联网工作会议,其表示: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不是基于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和能源体制,而是要通过能源互联网这种能源技术革命,推动能源生产、消费、体制变革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力地推动我国能源革命。

 

能源互联网不仅是推动能源革命的关键,同时也能够推动电力市场化进程,“售电市场放开”是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那么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建立售电侧市场需要研究和分析哪些关键问题?售电机构如何盈利?曾鸣教授针对电力企业的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各电力企业领导又针对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急需解决的问题,曾鸣教授对各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曾鸣表示,能源互联网是对当前整个能源利用体系的颠覆性革命,相比较与新能源电力系统,对能源行业,甚至经济社会变革和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而电力系统作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模块,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相关技术能够与能源互联网进行对接与整合。一方面,能源互联网使得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范围得到外延和发展,赋予了新能源电力系统更多的作用和内涵,通过能源互联网能够更好地实现“两个替代”,强化了电力系统在整个用能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新能源电力系统是保证可再生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接入以及能量流双向交互的重要支撑,是构建能源互联网重要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场专家针对于能源互联网与新能源电力系统对接与整合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曾鸣教授的观点给予肯定,其他专家的建议也得到了曾鸣教授的采纳。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要以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与枢纽。智能电网虽已具有能源互联的一些特征,但更多的还是依托于现有电力系统自上而下的传统结构和供需模式,为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程度,在线监测和数据通信水平以及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因此,智能电网可能会成为未来能源互联网在电力互联方面的技术着力点,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发展将会把现有智能电网的技术研发工作与整个能源体系协调优化进行整合,从而使得电力系统和其他能源系统范围得到外延和发展。国网江苏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张龙、清华大学夏清教授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对曾鸣教授的观点表示认同,并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课题的合作研究内容。

 

曾鸣指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机制的成熟,未来能源互联网商业运营模式的总体发展将趋于扁平化和分散化。然而,在试点阶段,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选择需要兼顾区域发展和整体发展的平衡协调,也需要考虑区域内部机制的灵活性与示范效益。综合考虑试点的建设过程和参与主体,小规模的试点项目在建设初期宜采用相对集中的“渐进式自适应能效激励分摊机制”商业模式,并同期打造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商业信用机制,在市场环境和技术相对成熟后可考虑逐步引入多元化、分散化新型商业模式,为更多市场主体开放能源互联网接口。

分享到:

关键字:智能互联网 电力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