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研究与解读 返回

郭顺义: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将猛增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4-04-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不久前,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刚刚共同发布了移动医疗白皮书,预测今明两年将会是移动医疗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信息部信息化推进司官员郭顺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郭顺义的说法得到东软集团(600718,股吧)高级副总裁卢朝霞的呼应。她表示,移动医疗拥有巨大的蓝海市场。

  首先是亚健康人群大幅增加。《2012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白皮书》调查发现,35岁至65岁的人群正在成为慢性病大军,其中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高血压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疾病发生之前通常有“生理异常”,通过移动医疗设备对亚健康指标的测量,可以提早发现慢性病,有利于治疗。

  其次是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比例增加。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预计2020-2050年中国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上世纪60、70年代是生育高峰,这个阶段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50年,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是医疗保健增长的基础。空巢化趋势与独居老人增多,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会不断增加。尤为需要指出的是,人力成本的上升会是导致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是慢性病年轻化,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根据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公布的数据,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确诊患者2.6亿人,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比如说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一亿人,高血压病人超过两亿人。

  “上述三大人群都需要时刻的健康监测,这就催生了移动医疗设备的刚性需求。”卢朝霞表示,移动医疗设备能够实现长时间的动态监测,提供全面的临床诊断数据,有利于寻找病因,实现防病和早期治疗。

  通过移动智能医疗设备可以持续跟踪患者后续情况,医生可以动态评价药物的疗效,及时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对暂时无法痊愈的疾病,如糖尿病,需要进行饮食控制和血糖监控;有些疾病复发概率高,如心脏疾病,心脏功能随年龄衰退,心脏病患者需要实时监控以避免病情突变。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按照GSM对移动医疗行业测算标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容与应用提供商的市场占比约39.83%,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

  郭顺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工信部一直在推动医疗产业信息化,提高宽带接入能力助力移动医疗发展。在电子商务的“十二五”规划和物联网的“十二五”规划里,移动医疗、智慧医疗和个人医疗监护都被列为重要项目。2013年8月,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起草了促进信息消费的意见,按照这一部署,工信部2013年挑选了6-8个城市作为信息消费的试点,移动医疗也在试点项目当中。

分享到:

关键字:移动医疗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