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研究与解读 返回

万钢:对科技腐败痛心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3-10-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张曙光2300万元贿选院士”的丑闻阴影尚未散尽,10月11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又主动披露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的更多丑闻,并表示将通过透明化来解决科技腐败问题。
 
  在国务院新闻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闻发布会上,万钢对媒体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甚至出现过“恶性问题”:一位知名的环境领域专家和一个重要省份的科技厅长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
 
  万钢说,“出现这些问题,我感到很愤怒,也很痛心,更感到十分错愕、愤怒。我们用的钱都是纳税人的钱,我们绝不容忍这些现象。” 2012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5600.1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45%。
 
  万钢这一讲话的背景是,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在中关村(000931,股吧)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
 
  去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更是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根据这一战略,国家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成立了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为组长、跨26个部门的科技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出台多项改革文件。
 
  然而,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各行各业、各部门、各个地方,包括企业在内对科技加大投入的同时,对中国科研经费资助体系的批评一直不绝如缕。
 
  “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改革一直是我们的重点任务,也一直在努力解决”。万钢表示,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问题?为什么大家还不满意呢?”
 
  万钢认为,原因是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坐在同一条船上共同摇桨的,“如果一个方面使劲,那个方面不使劲,这个船只能在原地打转”。
 
  他为此开出的药方是增加透明度。
 
  目前,科技部正在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就是要把结题验收后的项目放到网上,让本行业、本专业、本领域、本产业的同志们都来看他做得怎么样,好的可以进行技术转移。”万钢解释说。
 
  今年年底,将从科技部开始,建立一个透明的、各部门在一起的科研信息部署平台,每年公众可以在网上按照自己的专业、自己所在单位查到各个部门立了什么项目,支持了哪些课题。此外,科技部还将加强经费巡视,建章立制。
 
  “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做好科技项目公开透明的、跨部门甚至跨地方的信息平台和经费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和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推动我国科技资源的积累、完善和开放共享。”万钢说。
 
  他还提出设想,以后的科研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至少要在本课题或本单位内部公开,对于科研经费“竞争”中落选的单位要告知专家评审结果供其改进,同时调整经费比例,增加基础前沿方面稳定长期的支持。
分享到:

关键字:万钢 科技 腐败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