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研究与解读 返回

李俊峰:破产重组实现光伏业“凤凰涅槃”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solarF阳光网 发布时间:2012-12-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光伏行业接连遭遇欧美“双反”、多家龙头光伏企业出现高管离职、破产等负面消息的时候,2012年11月22日,“2012光伏产业领袖峰会-非洲专场”(PVSUMMIT2012-AFRICA)在北京金茂威斯汀酒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无疑给深处“寒冬”的光伏企业带来一次新的机遇。
 
  记者有幸在会后对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作李俊峰就中国光伏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等进行了专访。
 
  记者:您如何评价欧美“双反”的现实影响?
 
  李俊峰:“双反”是一个双刃剑。对整个国内光伏市场来说,欧美光伏“双反”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中国光伏产业本就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双反”之后更是迫使企业大幅度减产,从而引起裁员、破产等一系列风波。但是,“双反”只能说是光伏产业落后的引子,并不是其根本原因。中国光伏产业经过2007年~2008年的爆发性增长后,在欧美“双反”之前,恶性的低价竞争就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局面。从积极层面来看,欧美“双反”带来的压力,迫使光伏企业进行重组和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行业良性发展。
 
  记者:在国内应用市场的撬动上,由利好政策到项目实施,已发生不少可喜的变化。对于国内光伏市场这二、三年的发展,想听听您的看法。
 
  李俊峰:我们希望国家出台鼓励光伏市场发展的政策,但是又不希望国家政策过于激进。我们希望淘汰一些过剩产能、通过产业整合,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不希望完全靠市场拉动光伏行业发展,而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这对整个行业的积极发展是不合理的。所以,今后的三年应该是一个调整期,而不是快速发展期。我们应该将产量稳定在每年30GW-50GW,将落后产能消化掉。光伏行业的发展应量力而行,不能过快,过多,要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避免“一窝蜂”似地发展,引发恶性竞争循环。
 
  记者:在当前形势下,太阳能光伏领域是否仍是一个投资热点?
 
  李俊峰:就现阶段来说,太阳能光伏已不再是一个投资热点。未来的产业调整就是让一部分投资商撤出,将落后产能淘汰掉。当前形势下,太阳能光伏领域投资者需要谨慎处理,也许部分光伏企业在2007年、2008年的时候是具有领先优势的,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已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
 
  记者:光伏行业存在产能过剩这一现实的严峻问题,您认为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李俊峰:通过行业整合逐步减少、消化过剩产能。光伏产业整合有三种方式,一是部分睿智的投资商及早退出;二是部分投资商被市场逼迫撤资,比如,资金链断裂等情况。三是光伏企业通过收购、整改等方式,能够“凤凰涅槃”,再现生机。
 
  中国企业有个通病,国外企业会在不赚钱的时候放弃投资或调整方向,但是中国企业不会。“中国企业做好不容易,死掉更困难”,“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思想在国人心里根深蒂固,于是,各地方政府出手挽救濒临破产的各个企业,导致整个行业竞争力下降。我们希望,睿智的企业家能够用破产的方式进行重组,用另一种方式活下去。
 
    光伏企业为消化过剩产能展开恶性的价格战,从而导致产业在市场调整增长的情况下出现大面积的亏损。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出现3-5个光伏巨头企业,形成一定的行业垄断,由此来掌控、约束市场,同时实现自我管理。
 
  记者:类似非洲这样的国际新兴市场的开拓,是否能为中国的光伏企业带来一些生机?
 
  李俊峰:这的确是一个机会。中国光伏产业要打破现在的困境,消化掉过剩产能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控制产能,一个是开拓市场。相对来说,非洲在经济上相对落后,光伏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正遭受欧美“双反”的国内光伏企业来说是一个相当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
分享到:

关键字:破产 重组 实现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