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研究与解读 返回

陈清泉:新能源补贴力度 中国不亚于外国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网易汽车 发布时间:2012-10-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2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合作论坛暨项目洽谈会在这里隆重开幕,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发表主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政府支持”的演讲。陈清泉指出,从投入力度来说,不管是补贴力度、政策力度还是把它提到战略性角度,应该说,中国的投入不亚于外国。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我今天很高兴又来到贸促会的论坛,我刚刚从德国回来,在德国待了三个月,其中也被邀请到欧洲,因为欧盟有个很大的电动车项目,项目理事会请我去做演讲,所以也带回了一些资料。

应该说,电动汽车是世界的幸事,相比外国与中国,最近十年,从投入力度来说,不管是补贴力度、政策力度还是把它提到战略性角度,应该说,中国的投入不亚于外国,这是我的看法。

但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效果不理想,我有两点主要看法,一是车企和能源磨合的问题,车企跟电力部门怎么磨合;二是怎么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和购车欲望。一个产业要成功,首先当然要有产品,产品谁来做呢?主体是工人,也有资本家投资,付出技术、资本,但如果没有人买的话,产品也没有价值,所以还是要有人买才能体现价值,如何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我从事电动汽车40多年了,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汽车的出现有两句话来表现:“移动意味着自由”,“移动最贴切地表达了我们对幸福的追求”,按照中国的俗语,人类发展的历史就体现在衣食住行上,首先要吃得饱,要生存,然后要有衣服穿,要温暖,然后是不能动来动去,要定居在一个地方,最后是走动。“行”是最高层的,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地方之后就要跑了,到处跑,移动就是自由,是幸福。美国有个统计,20世纪初期和末期相比,20世纪初期美国一个家庭平均跑的范围只有几公里,到了20世纪末期,经过100年,有了汽车、飞机,就可以到处走了。

但移动的问题能够维持吗?有能源的问题、环保的问题,所以电动车并不是新事物,1960年末发生中东石油危机之后,美国首先提出来要搞电动汽车,那时候美国立了法促进它,第一次世界电动车大会也是在美国开,开了之后就吵架,下一次在哪里开,所以那时我就提出来要规范一下,提出了建立世界电动车协会,很简单的,有三个分会,亚太、美洲和欧洲,轮流开,那时候我还年轻,被选为主席并起草章程,前年温总理亲切接见了我,温总理讲得很深刻,我国电动车产业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怎样抓住机遇(很重要)。

我用几句话来总结:

第一,电动汽车产业化的曙光来临了,或者或,电动车的火车向我们开来了,看到了曙光,但我们还有很大的挑战,没有从山洞中走出来,什么挑战呢?成本、方便性和能耗,怎样降低成本,提高方便性、降低能耗,就要有好的产品,所以我提出来要有好的产品、好的商业模式和好的技术,而要建立好的商业模式,汽车企业和能源部门一定要协调,各让一步,因为用传统汽车来看是看不通的,我们创新要有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思想开放,因为它会打破传统理念;二是要有勇气,需要一个创新的政策引导,这是必须的,实际上,技术不是最主要的阻碍电动车发展的问题,而是两大产业,因为汽车产业和电力产业都是老革命,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从汽车产业来说,电动车和传统车不一样,虽然有些地方一样,但有些地方是不一样的,产业链不一样、工人不一样,因为电动汽车使用电池,为什么IEC要管标准呢?他们认为这是高压电池设备,它不单是使用设备,还是一个储能设备,能不能把电动车的副价值发挥出来呢?所以它的产业是不一样的。

对于电力系统来说也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电力网对以前的传统电网很熟悉,但电动汽车对电力网来说就像一把刀刃,用得好就对你有好处,用得不好,对你来说就是灾难。举个例子,一般的小区里,两百千瓦的电足用,一般家里慢速充电,三个千瓦就够了,几台电动车慢速充电,没有关系,但如果是快速充电,可能会达到五十千瓦,有两三台电动车快速充电,这个小区就会崩溃,所以电力行业和汽车行业如何磨合好呢,要建立新的产业联盟、新的律师执照,重点突破,重点发展小型车,小型车要从优化车型来突破,轻量化,绿色制造,开发多功能、低端和高端系列产品。

所以具体起来就是三好:好的产品、好的技术支持和好的商业模式,两个结合,逐渐达到四个零:零排放、零石油和零堵塞;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成本的降低,让老百姓使用得方便,考虑能耗。

最近美国最有权威的学报《HISTORYOFELECTRICVEHICLES》邀请我写一篇文章回顾电动车的历史,很多年轻人以为电动车是新鲜事物,其实它在1930年就有了辉煌时代,人类之前是驾驶马车,后来在蒸汽机发明后开始使用蒸汽机驱动车,但是蒸汽机驱动车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就需要浇水冷却,这是180年前英国的帕什利,他坐在马车上,然后是法国、德国,之后是汽车的产业化,1901年产业化,这张图片是纽约的出租车,充电行驶的,这是GE提供的充电站,应该说,1920年是电动车的高峰,那时候的问题和现在一样,首先是成本的问题,因为那时候电动汽车比蒸汽机车好,后来内燃机出来了,刚出来时人家也不欢迎,一是启动困难,二是价钱贵,因为内燃机在那时没有大量生产,而是定做,那时候电动车比内燃车便宜、方便,还有充电站,特别是女孩子很喜欢,所以电动车有个外号“LadyCar”,女士开的车,那时候在比赛中第一名往往是电动车,因为电动车加速快,拿到冠军的往往是女孩子,年轻女孩子使用电动车,一边开车一边跟她的男朋友交谈,但用内燃车不行,因为需要换档,注意力一不集中就熄火了。

那时候电动汽车价钱便宜,使用方便,所以占主流,后来不行了,原因之一在于福特大量生产,流水线生产,价钱降低,第二,凯特林这个工程师发明了起动机,不需要再用摇滚,启动也方便了,第三,福特和石油大王协商,其实福特在刚刚出来时也不可靠,我有张照片,当时内燃车经常出毛病,也没有加油站,我们要学习福特的精神,坚持住,一开始内燃车是没有加油站的,然后他去跟石油大王协商、讨论,所以现在电动车要向电力大王妥协,福特破坏了铁路,赞助政府搞高速公路,第一条高速公路从迈阿密到芝加哥,电动车就死亡了,那是在1931年,生产电动车的主要厂商倒闭了,没办法再生存了。

我说得稍微快一点,内燃车和电动车的产业链不同,传统车的产业链是一个王国,电动车和简单,可以采取开放式地生产,传统车有几万个零部件,电动车只有几千个零部件,在欧洲用电出行的从电动车一直到高速铁路,都属于这个范围里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大家取得了共识,2025年全球排放要低于50%,任务是很艰巨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进行能源和动力的革命。

刚才讲了,“三好”中要使用方便,最方便的就是能在家里、在公司慢速充电,但在公众场合就需要设置一下,一般充电都是三个范围,第一是慢速充电,大概需要五六个小时,电力三个千瓦以下;二是中速充电,两个小时,使用功率在20千瓦左右;三是快速充电,有的功率在50千瓦以上。

刚才主席提到了换电,美国有一个以色列人很有钱,开了一个公司叫Battery,我知道它到现在为止还是烧钱的,换电要好,一定要跟车企磨合,因为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车企,对换电还是采取保留态度的,所以你一定要磨合好,要各让一步,他为什么要保留?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是从技术上,二是从法律上,三是从商业上。

首先是从技术上,开发汽车的时候你要考虑这个车如何冷却,希特勒那时候说要给德国人每个人一部车,他提出来使用风能,可以到处开,到底用风能、水能还是太阳能?现在你把电池拿出来,电池需要冷却,电池冷却和汽车本来的冷却怎么协调,一定要沟通,不能各自为政;二是控制,开发汽车的时候是有控制策略的,拿宝马和奔驰为例,都是高档车,但它的控制策略不一样,宝马讲究的是动力性,所以中国有句话,开宝马、坐奔驰,如果要开的话,宝马开起来更过瘾,它的动力性很强,但坐的话就要坐奔驰,因为很舒适,电池标准化以后就影响了车企的个性化、动力性配备,这是第二个;第三,因为一个东西经常查来查去,总是比较麻烦,当然,这也不是不能解决,这就是技术上的问题了;

还有法律问题,车企会说,如果有问题,用户不会找你,而是找我,我的品牌就毁了。

第三个问题是国有的问题,本田、丰田、福特的车我都坐过,当然不是在同一个时期,但我知道他们的情况,通用搞技术的最高层是美国工程院的院士,也是我的朋友,我知道他脑子里是怎么考虑的,他们认为电动车的核心是电池,现在他们还处在十字路口,丰田的做法是自己走,但其它国家还没有决定,中国也在思考中,这个到底是我自己做还是让给别人做,或者是承包?他们也怕失去了自己的核心利益。

这是Battery的换电、充电、配送的综合服务方案,换电、充电每公里收五毛钱,对用户是很方便的,从理论上来说,新的电池放在车里,旧的电池作为储能,这些都是很理想的,关键在于车企,车企愿不愿意和你配合,到现在为主,一流、主流车企还没有,我一直建议大巨头要坐下来,各让一步,还要让用户发言,从用户来说,如果你有条件在家里充电是最好了,但有的地方没有条件,比如出租车,出租车的行驶距离那么长,即使能快速充电可能也不够,所以你先抓住一两个典型用途,然后一定要车企配合,因为你的底盘等需要改造。

5月份的时候我在美国,我见了很多电力公司的巨头,他们对于普及还是很保守的,他们一般都预测起码要十年、十五年以后,所以我提出在普及以前先靠智能充电,能源和信息要结合,我们的身体,能源是你的心脏,要处理好人的行为跟能源、信息的关系。

时间关系,这些部分就不讲了。

讲一讲这里,假设智能充电,每个人回到家里就可以充了,一般到家是五六点钟,那时候电网处在高峰期,电动车不能帮助电网,反而还添了麻烦,所以最理想的就是在十点后,在半夜充电,这才真的好,所以你就要把信息搜集起来,你要知道车主的要求,我有多长时间,要跑多少公里,你要熟悉电池的状态,知道电网的状态,把这些状态配合起来再进行指令,这个指令是智能的充电指令,你要知道什么是汽车制造商的要求,什么是车主要做的,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讲了,车主希望什么,电网希望什么,车企希望什么……这些都要融合。

还有可扩展的财政解决方案,怎样使付钱更容易,可以让用户自己选择,使用你的充电服务还是使用他的充电服务,包括场地拥有者等,能否让流程简化,所以IT公司一定要进来。

今天我讲全局,我一定要把现在欧洲和美国的情况跟你们分享一下,能不能搜集资料,把交通情况、前期情况、电网情况和人的要求集中起来进行智能充电。

现在各个顾问公司都在预测,包括很有名的麦肯锡,具体统计下来有乐观的、积极的,但不管怎样的预测,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第一步一定要政府主动,第二,不管预测如何,大家都说中国是最大的市场。我很高兴,最近在天津开会,锻炼短途纯电动乘用车产品定义已经取得了草案,我认为这是很好的。

中国的情况不多讲了,因为大家都很清楚,这些图是日本的情况。

我讲欧洲,欧洲有个欧盟项目,电动汽车是欧盟项目里最大的项目之一,参加的有43个伙伴,欧盟有个特点,欧盟项目一定要三个国家以上参加,而且一定要有研究所、汽车商、制造厂和电力公司,在欧盟,电动汽车可以来回走,所以他们也提出了智能充电的措施。这是信息流和能源流(的协调),不管你从英国开车到法国,还是从德国到意大利,都可以很畅通,对此我们也可以借鉴,要标准化,要互通,这是欧盟的项目。

讲一下美国,奥巴马提出来2015达到100万辆,但现在美国人用的大部分车还是日本车。这是美国能源部的投入,电池的研发、驱动的研发、技术设施的研发,以及鼓励美国企业回到美国再创业,时间关系,我也不能展开谈了,大家可以大概看一下美国做了什么。

美国的主要看法,主要依靠家庭,在家庭充电、在工作场合充电,然后是在公众场合。当然,中国和美国的情况不一样,我刚刚从纽西兰回来,那里水力发电设施多,另外,每个家庭都有两部车,因为不是高楼大厦,都是平房,所以一般每个家里都有充电设施。

时间关系,指标是2015年达到100万,原来我们定的目标也是100万,现在调整到了50万。

内燃机还要继续发展,但以后的内燃机不烧油,然后是不同的应用情况,短途小型车使用电动车最理想。

能源革命和动力革命,现在工信部把这个叫做节能性,你用的还是石油吗?石油和生物燃料,只能说是一种节能方式,然后是电和油一起用,插电式或是增程式,以电为主,油为辅,这是纯电动的,生产商的脑子里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他们有一个路线图,能源的革命如何,动力的革命如何,从改变逐渐走向革命,把混合动力做好,1+1就>2,这是骡,母亲是马,父亲是骡,力量也大,把两者最好的基因发挥了出来。

这是日产的,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比较,礼拜一到礼拜五可以用纯电动,礼拜六到礼拜天用内燃机车;

这是德国的小型车,但它的高科技含量很高,复合材料、高科技电池等。

再用一两分钟结束,讲电池,现在最主要的主要是安全性和可靠性,现在丰田就把重点放在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上,正常时很好,高温时可能电池就会出现问题,我们中国现在的电池情况是发展快、价钱便宜、大容量,但缺乏机理分析,缺乏系统评价体系,所以就使我们的可靠性、安全性、一致性比较差,你从化学材料的成分来分析,最近出现一种材料,它的稳定性很好,虽然常温下能量密度不高,但它在高温下不产生膜(音),所以性能非常好。

还有工艺,土泥搅拌机是非常重要的,要搅拌得非常均匀,然后从单体变成模块。

如何提高它的稳定性、可靠性,加强监控,结构的改进,电力电池也一样要加强监控,提高它的可靠性,智能电网的每个定义不同,但它的核心内容不能丢掉,它有两个核心内容,一个是互动电网,电网要和用户互动,还有电网要和电网互动;第二,电力公司除了给电力,还要给信息,这两个核心内容不能丢掉,如果丢掉这两个内容,那你就不是智能电网了,新能源的不可控因素很大,随机性因素很大,那么就要加强储能,用储能解决问题,电动汽车是智能电网不可分割的部分,有三大标准系统:电气标准,汽车标准和通讯标准,这三个标准要结合好,就是我刚才讲的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电气标准和汽车标准、通讯标准一定要融合在一起,现在还在争论、辩论中。

不管怎么样,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任何一款汽车都能够在任何地方安全充电,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我们的目的是用新能源,什么是成功?SUCCESS,多多的能源跟欧元,这就是真正的成功,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让他去买电动车。成功的话要有六个眼睛,第一,要能够看到前面,要前瞻,你的思想要开放,如果搞汽车只是抱住传统车,电动车和传统车不完全一样,你要有前瞻性,要做技术预测;第二,要看后面,电动汽车在20世纪的初期曾经辉煌过,怎么后来不行了?要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还要看到上面,你要了解政府的需求、政府的法规、政府的政策、社会的需要,还要看下面,普通老百姓,草根阶级需要的是什么,还要看到左边跟右边,美国人、欧洲人怎么搞,另外看我们的隔壁,韩国人、日本人怎么搞,全方位都要看到,六只眼睛。

Inspiration,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激情,然后是要有Imagination想象力,然后是创新,Innovation,最后我强调集成,Integration,要集成,要妥协,各让一步,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两个巨头握手,这样电池的方向清楚了,汽车的方向也清楚了,然后是资本、技术、生产产能和消费者,产得太多没有人消费,你还是失败的。然后是实现(implementation),最后是投资,年轻人,你要投入你的青春,最后才能做事、做成功。

不好意思,超过了一些时间。

分享到:

关键字:陈清泉 新能源 补贴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