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图片新闻 返回

新型储能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亮报 发布时间:2025-02-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月23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储能发展、油气勘探开发和绿证核发有关情况,解读《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并回答记者提问。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

突破7000万千瓦

2024年,新型储能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装机规模突破7000万千瓦。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年底增长超过130%。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年底增加约0.2小时。新型储能调度运用水平持续提升,据电网企业统计,2024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1000小时,发挥了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顶峰保供及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功效,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分地域看,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5的省区分别为:内蒙古、新疆、山东、江苏、宁夏。河北、浙江、甘肃、广东、湖南、广西、河南、安徽、湖北、贵州等10省区装机规模超过200万千瓦。

从单站装机规模看,新型储能电站逐步呈现集中式、大型化趋势。截至2024年年底,1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装机占比62.3%,较2023年提高约10个百分点。

油气总产量首超4亿吨油当量

其中原油产量接近历史峰值

2024年,中国油气总产量首次超4亿吨油当量,为全国油气增产保供稳价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其中,原油产量达2.13亿吨,接近历史峰值,天然气产量2464亿立方米,连续8年增产百亿立方米。

2024年以来,国家能源局聚焦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打好顶层设计组合拳,制度标准体系持续完善。二是紧抓油气产能项目建设,重点领域不断突破。三是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促进低碳转型发展。四是积极探索油气勘探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绿证累计交易达5.53亿个

2024年我国绿证核发质效显著提升,全年核发绿证47.34亿个,同比增长28.4倍,其中可交易绿证31.58亿个,占66.71%。按项目类型分,风力发电19.41亿个、太阳能发电8.27亿个、常规水电15.78亿个、生物质发电3.81亿个、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809万个。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累计核发绿证49.55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33.79亿个。

2024年我国绿证交易规模增长迅速,全年交易绿证4.46亿个,同比增长3.6倍。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交易绿证5.53亿个,其中绿证单独交易3.15亿个、绿电交易绿证2.38亿个。

2024年我国绿证核发和交易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绿证核发范围逐步拓展。二是历史电量绿证核发成效显著。三是绿证交易范围逐步扩大。四是绿证的权威性、唯一性、通用性进一步加强。

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

当前,分布式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4年年底,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是2013年年底的121倍,占全部光伏发电装机的42%。

在新增装机方面,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1.2亿千瓦,占当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43%。

在发电量方面,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量3462亿千瓦时,占光伏发电量的41%。

为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能源局对2013年印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于近期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

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已达98%

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充电设施总数达到1281.8万台,同比增长49%。全年充电量突破1100亿千瓦时,同比增速达到38%。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台,覆盖率达到98%。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国庆假期期间全国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量达到7215.27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1030.75万千瓦时,比2024年“五一”日均增长34%,比2023年国庆假期日均增长80%,再创历史新高。

首批“沙戈荒”大基地建成9199万千瓦

202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的通知》,在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18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筹安排50个基地项目、装机9736万千瓦。

以“沙戈荒”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是新能源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是新能源装机增长的基本盘。截至2024年年底,第一批基地建成9199万千瓦、约占95%,投产9079万千瓦。

分享到:

关键字:新型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