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新年伊始,各地重大项目陆续启动,为奋战经济“开门红”蓄足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投资既是当前的需求,也是未来的供给。重大项目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日前,国家电网发布的信息显示,2025年国家电网将聚焦优化主电网、补强配电网、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开工建设陕西至河南特高压以及山东枣庄、浙江桐庐抽蓄电站等一批重点工程,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预计全年电网投资将超过6500亿元。
电网工程作为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建设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带动效应强等特点,能有力带动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在稳投资、保就业、惠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组数据可以体现电网工程的巨大效益: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建设,先后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建设新能源1300万千瓦,将带动宁夏新能源投资、设施建设及配套产业投资1000亿元;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超800亿元,对于推动共同富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增进人民福祉具有积极作用。2024年,国家电网统筹推进各级电网建设,高质量建成投运川渝、华中特高压环网、华北“西电东送”通道调整、西藏电力保供等一批重点工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2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1.2万亿元。
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开工一大批电网工程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投资,将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地域辽阔,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不均。实施西电东送跨省跨区输电,是我国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2024年,新疆外送电量达1264亿千瓦时,连续五年实现外送电量破千亿,年均增长4.6%,送电范围扩展到22个省份;宁夏电网外送电量达9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2%;甘肃电力外送25个省份,外送电量超过550亿千瓦时。一条条电力银线跨越大江大河,在更大范围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点亮万家灯火,托起发展之梦。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随着一个个电网重大项目的启动,我国电力保供的能力将显著增强,大电网的资源互济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将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