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固态电池 返回

深圳抢占固态电池发展先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时间:2025-02-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年1月,日本本田试生产纯电车使用的全固态电池,这家老牌车企围绕这一技术已耕耘十余年。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深圳新能源企业在固态电池上不断加码投入,为未来发展做足了技术储备。

动力电池行业迎来新变革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多项突破,市场产销量均同比增长三成多。电动化浪潮滚滚而来,新能源企业积极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储备下一代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液体电解质锂电池,固态电池对电池技术做出重大革新,其采用了固体正负极以及固体电解质,通过颠覆性改变内部结构,在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能以及循环寿命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围绕固态电池技术,日本本田、韩国三星SDI、德国奔驰纷纷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国内比亚迪、广汽、奇瑞等众多车企纷纷加码投入,制定出固态电池量产上车的时间表。

据中信证券分析,中国在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的发展上,无论是在技术路线的探索还是产业化条件的准备上,都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头部企业加速技术储备

深圳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头部企业自然不会错过固态电池这一风口,在过去一年围绕新技术积极布局。

2024年8月,比亚迪提出一项全固态电池的专利申请。其专利摘要显示,该电池采用交错层叠的设计,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包括固态电解质层,最外层采用刚度和硬度良好的陶瓷层,使电池具有良好的首效和循环性能。

同年11月,深圳先进院与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署了新能源汽车前瞻技术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固态电池、锂电辅材等前沿领域,推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进程。

围绕新能源汽车赛道,华为同样抓紧进行技术储备,其去年公布了一项硫化物固态电池发明专利,这项技术通过在硫化物晶胞中掺杂氮元素,抑制了硫化物电解质与金属锂之间的副反应,提高了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同时解决了容量衰减问题。

在华为、比亚迪等行业头部企业的发力下,科研平台携手赋能推进固态电池研发,有望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推动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进一步发展。

产业生态紧密合作协同发展

固态电池虽然具备明显优势,但囿于技术成熟度、成本较高等因素,真正实现产业化仍然需要时间。

在去年9月举行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就固态电池话题谈到,“全固态电池的技术成熟度用从1-9进行表示的话,9代表可以上车生产阶段,那么目前固态电池行业最高水平在4左右。”

为抢占先机,深圳积极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强劲政策支撑。目前,深圳宝安、龙华、坪山、光明等区已出台措施鼓励固态电池发展,给予投资补贴或是一次性奖励,以加快新一代电池的研发制造。

与此同时,深圳锂电池产业链的技术能力也取得了显著提升。欣旺达已经在半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实验室中验证全固态电池;贝特瑞持续投入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同时储备相应工艺技术,现已取得多项专利;新宙邦已有氧化物体系、硫化物体系和聚合物体系的固态电解质成熟产品,并已与下游客户合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市场人士指出,深圳正在积极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将助推深圳新能源汽车站上新高度。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新型储能,中国储能网,储能电站,固态电池,深圳,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