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春季期间,德国议会通过了《关于修改能源经济法以避免临时发电过剩的法案草案》(也被称为《太阳能峰值法案》),正式宣布取消负电价时段的光伏并网补贴。这一政策改革意在减轻联邦可再生能源EEG账户的财政压力,同时推动更高效的管理电网供给与消纳,确保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80%的目标能够安全、经济地实现。预计将于今年三月初正式生效。
新政策对于储能来说是确实是利好,但是意味着市场门槛也会显著提升,观察员希望大家抱着审慎乐观的态度看待,以下说说新法案和近期德国市场值得关注的内容。
固定上网电价遇到挑战
德国的上网电价补贴制度(Feed-in Tariff)曾促成德国成为最为成熟的光伏市场之一。然而,随着光伏装机量近年来的大幅增长,系统性问题也随之显现。例如,EEG账户支出负担过重、电网负荷峰值频繁超出承载能力、负电价时长屡破新高。据德国联邦电力局(Bundesnetzagentur)2024年市场数据,在2024年的8784个小时中,有457个小时的批发价格为负值(5%)。
这些问题促使德国监管机构对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各党派对此达成普遍共识。新修订的法案明确规定,在电价为负值的时间段内,所有新安装的光伏系统将不再享受上网电价补贴,存量项目可不遵守该规定,但可以自愿选择加入新规,获得0.6欧分/每kWh的补偿,这对于接近回本周期的项目较有吸引力。
不过这一政策并非一刀切,而是通过“补偿机制”弥补负电价时段没有并网补贴的长期损失。新建光伏项目将在20年运行期满后,可基于负电价时长延长获得补贴的时段(不同月份抵扣时长不同,在法案中51a部分有详细说明)。
直接影响是延长了光伏投资回报周期(按照2024年数据,约有5%时段将无法获得补贴)。光伏企业需在投资模型中重新计算负电价时段的收入缺口。观察员认为,这无疑会为融资决策带来复杂性,但同时也为储能扩大了套利空间。
电网“智能化”浪潮
除了取消负电价补贴,智能化成为此次政策改革的另一关注点。据政策要求,7kW以上新装光伏系统必须强制配备智能计量系统(iMSys),并且安装费用显著上涨:年费从过去的30欧元升至最高100欧元。 这一举措虽然被批评“成本过高”,但德国政府的初衷是为未来更加智能化的电力管理铺平道路。
智能电表的全面推广还伴随着并网功率限制政策。100kW以下未安装智能计量系统的系统将被限制在60%的输出功率以内。 不愿增加成本的项目将不得不接受收益减少的现实。
德国政府目标2032年前完成90%智能计量系统覆盖率。
储能行业的利好
新政策虽然对光伏经济性带来负面影响,却是储能行业的一次增长契机。首先,负电价补贴的取消直接提高了储能系统的价值。拥有储能系统后,光伏发电可以避免负电价时段无补贴的“亏损”,从而提升项目整体收益能力。
据德国太阳能行业协会(BSW-Solar)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德国已累计安装180万套储能系统,总容量达19GWh,与上一年相比增长50%。其中,家用储能占据主导地位,总容量为15.4GWh。商用储能和大型储能市场表现强劲,装机容量分别增长26%和翻倍。
据悉,德国联邦议院正在计划通过新法案,允许家庭储能系统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现临时电网储能、削峰填谷等系统服务功能。 这无疑拓宽了储能系统的盈利路径,而且减轻了电网高峰负荷,是双赢之举。
观察员认为,政策的调整将进一步激励工商业和住宅用户部署储能,以更高效地参与电力交易和系统服务。
Tesvolt的启示
德国取消负电价时段补贴的政策调整,既是对现有市场运行模式的优化,也为储能及服务型商业模式开启了更广阔的空间。
据PV Magazine报道,Tesvolt这家总部位于德国的储能系统制造商刚刚成立了子公司Tesvolt Energy,计划整合100kWh至10MWh的小型储能资源,通过虚拟电厂(VPP)模式参与能源市场交易。这一业务模式可谓教科书式案例:通过引入多家算法交易商竞争,包括Enspired、Entrix和The Mobility House,Tesvolt Energy采用专有软件优化储能系统,用3-4年就可实现回本。
根据其联合创始人Daniel Hannemann称,Tesvolt目前有100MWh储能容量待开发。
从设备制造到能源服务
德国市场的这些变化反映出一个更为深远的趋势:储能与光伏行业正在从单一的设备制造,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 意味着“硬件+软件”的服务能力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
观察员在此再次提醒大家重视,继去年11月底欧洲光伏协会发表强硬声明强调逆变器网络安全问题后,今年1月中旬,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BSI)再度警告,能源系统现在已成为黑客攻击的重要目标,德国大量逆变器和相关组件由中国企业制造,中国政府和企业可能获得德国关键电力设施的重要权限,威胁德国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