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 返回

对话海博思创张剑辉:直面质疑,解码A股储能集成第一股成长密码

作者:范舒雨 来源:新能源产业家Pro 发布时间:2025-02-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25年1月27日,海博思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正式登陆A股科创板。截至2月6日,海博思创市值达108.3亿,突破百亿。

这意味着创业13年有余的海博思创正式迈入资本市场的大门,成为国内的“储能集成第一股”。

而围绕这家一直相对低调的明星储能公司,和它的创始人张剑辉,业内和资本市场一直充满各种揣测和好奇。

很多人认为海博思创是恰好踩在风口之上一蹴而就的幸运儿。从2020年到2023年这三年时间,海博思创完成了营业收入近19倍、净利润从负到5.78亿元的增长。

但事实上创业已13年有余的海博思创穿越三轮行业周期才叩开资产市场的大门。


海博思创2020-2023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增长趋势

很多人口中储能集成“技术壁垒低”,海博思创却能够在IPO寒冬之下成功上市,还是硬科技要求极高的科创板。

在储能装机量上,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统计,海博思创在2023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新增储能装机排名中位居前三。

外界眼中的张剑辉是贴着“清华系”、“海归博士”等标签的精英创业者,但业内与他打过交道的人,才能感知到他在国内激烈拼杀的创业环境下的勇气和魄力。

而当我们带着种种疑问与张剑辉面对面坐下来对谈时,他带着东北人独有的豪爽与幽默,直面外界的种种质疑。

这一次,张剑辉决定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这场对谈,或许可以让你重新认识创始人张剑辉“名校博士”标签背后作为创业家的一面,也能更具象地解码海博思创这家“储能集成第一股”的成长基因密码。

以下为新能源产业家与张剑辉的对话(为了阅读体验,文本做了优化):

01

回应质疑一:背景光鲜的幸运儿

海归精英创业的B面:在中国储能创业,每一年都九死一生

编者按:在张剑辉身上你能看到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他电气工程科班毕业、工程师出身带来的强电力系统认知和技术专研精神;二是他在异常残酷的储能江湖拼杀十三年的义勇。

海博思创的成功绝非水到渠成,只有掌舵者才能清晰地感知穿越数轮周期背后的跌宕与惊险。

新能源产业家:海博思创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的储能集成第一股,您有什么感触?

张剑辉:海博思创成立十余年来,见证了中国储能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试点示范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过程,公司一路走来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行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

如今,公司迎来成功上市,开启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将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以科技创新和稳健经营让海博思创成为A股市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优秀上市公司。

相信在资本的参与和支持下,公司的发展将再次全面提速。未来,海博思创将以新的发展为契机,全面强化公司治理,进一步整合企业各项资源,充分发挥资本的力量,以更好的服务和优异的经营业绩回馈投资者。


图片张剑辉在海博思创上市当天(图源:海博思创官网)

新能源产业家:您是如何从海归学霸走上回国创业的道路?

张剑辉:我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硕士是大功率电力电子方向,涵盖从系统侧研究到电力电子设备端的开发。

2001年我到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专业从强电转到了微电子,也就是IC design,集成电路设计。

毕业后直接进入了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工作。当时我们团队做了两款量产芯片:第一款芯片叫Solar Magic,是做太阳能光伏面板级功率优化的控制芯片;第二款是电池管理系统芯片。

其实从本科到博士我的专业一直都是和电气工程相关。所以后来回国创业选择做储能,也是因为我本科硕士就是研究电力系统相关的强电,博士和在美国工作期间也是在做电池控制管理芯片相关的研发。

新能源产业家:网上提到你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4年连升三级,拥有公司50万美元的股票期权。在美国事业已经很成功,为什么想回国创业?

张剑辉: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感觉自己的潜力在美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当时就已经能想象到自己10年后的生活了。

第二个原因,在美国工作的后期,我在做具体的电路和系统架构设计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国内的新能源应用的市场。

当时我就认为,未来整个新能源的市场,一定是在中国。

新能源产业家:所以您其实是抱着创业的想法回国的?

张剑辉:对,我还拉上了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同事:舒鹏和钱昊。

他们从到公司实习开始,我们就是一个芯片设计团队的成员。舒鹏是斯坦福大学电化学材料专业毕业。钱昊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电力电子专业的博士。我们是能力非常复合的一个团队。

我们回国后创立了海博思创,2011 年的 11 月 4 号,这是公司成立拿到营业执照的日子。

新能源产业家:网络上部分人猜测你的创业和你父亲在电网的工作背景有关,你怎么看?

张剑辉:我刚开始创业时,我父亲就已经退休多年了。而且电网公司也并非我们的主要客户,我们的主要客户是各大发电集团。

新能源产业家:关于客户,很多媒体质疑海博思创大客户过于集中。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剑辉:这并不是海博思创的问题,而是国内储能行业的共性格局。目前大型储能的主要投资主体就是“五大六小”发电集团。

新能源产业家:你一回国就瞄准了储能这个赛道吗?

张剑辉:我们最初创业其实是做电池的控制管理系统,因为在这个领域经验比较丰富。

海博思创的第一个合同就是将奥运会退役大巴车的电池做微电网的储能项目,那是我们第一个订单,19万元人民币。

新能源产业家:创业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张剑辉:我们经历过两次产业的周期,在穿越周期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大量的公司被淘汰。

第一次是2016年的动力电池白名单事件,因为我们一开始是做动力电池业务。在2016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工信部宣布暂停装载三元锂电池的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真的是一夜之间,仓库里积压了2个多亿的电池就卖不出去了,不让上车怎么办呢?所以我们2016年就开始一家一家地去跑江苏的工商业用户,打算把这些电池做工商业储能应用。

新能源产业家:所以其实海博思创2016年就开始做工商业储能了?

张剑辉:那时候很难,只能一家一家企业宣传推广,从公司基层的电气设备管理人员到董事长,都要去说服,从零开始培育市场。

当时也可以说是被逼着去做储能,手里的电池得卖出去。

新能源产业家:那海博思创经历的第二轮周期是?

张剑辉:在2018年,我们找到了新的方向:电网侧的变电站储能。

中国首个电网侧变电站配套百兆瓦时的储能项目的储能设备,就是从海博思创的工厂一颗颗螺丝拧出来的。当时的设想很美好,每个变电站都装储能系统,市场的想象空间非常大。

但就在2019 年 5 月份,国家发改委明确规定电化学储能设施等不得计入输配电定价成本,也就是说储能不能进入到电网资产,电网公司对于投资建设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兴趣大减,好不容易找到的方向突然又没了。

2016年,我们主要的困难是去库存,在资金链上没有问题。但是在2019年,我们现金流都非常困难,那时候真的是借钱给员工发工资。

新能源产业家:大家都认为海博思创是一匹狂飙的“黑马”,很难想象你们曾经差点发不出工资。

张剑辉:所以说不要看我们现在公司发展到这么大,在国内储能行业创业,每一年都可以称得上九死一生。

新能源产业家:后来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张剑辉:因为我们在2018年的时候埋下了一颗种子,做了一部分火储联合调频的项目。所以在之后的两年我们做了大量的调频的储能系统项目,把命续下来了。

海博思创真正把握住机遇,其实是在2020年,全国第一个新能源强制配储项目——安徽濉溪50MW风电配储项目,也是全国第一套10MW/10MWh的新能源配套储能系统,是由海博思创提供的储能直流侧系统。

如果当时那口气没有坚持下来,就没有公司今天的发展。

新能源产业家:在这个项目之前,经历这么多,你觉得运气能占到多少?

张剑辉:没有运气,每一年都是非常艰难地撑下来的。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强制配储的政策下储能行业爆发,但我们认为强制配储不可持续,这是局部的最优,并不是全局的最优。

我认为未来的方向是在一个公共的节点去建一个储能电站来共享,所以我们2021年就开始推共享储能电站项目。

每一年的业务,都有之前几年的铺垫,从市场到技术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海博思创2021~2023年各业务营收占比

新能源产业家:你之前的职业道路都是非常顺遂的,是怎么转变到一个创业者的角色呢?

张剑辉:从创业一开始角色就转变过来了。刚开始创业确实很艰苦,整个公司办公室就会议室这么大,出差都要坐绿皮火车。

但是我这人天生比较乐观。创业没有回头路,只能逼着自己一定要把这事干好。

新能源产业家:其实聊下来,你并不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海归精英创业者”。元气森林的创始人唐彬森有句话是说,需要秀才和土匪结合才能在中国创业成功。

张剑辉:“纯精英”在国内这么残酷的创业环境中是无法生存的,你必须有在“江湖”行走的义气和魄力。

02

回应质疑二:集成商的核心技术壁垒

比拼的是战略定力:在每一个阶段,做正确的事情

编者按:针对储能系统集成商,业界最大的质疑就在于如果系统的核心部件并非自研,那集成商的技术壁垒在哪里,是否只是一个单纯的组装厂角色呢?

张剑辉的回答为我们开辟了新的视角:相对轻的生产资料正是集成商前期小步快跑的优势,关键是如何在每个阶段定下正确的战略战术。

新能源产业家:很多人会认为系统集成商缺乏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只是一个“组装”的角色。你怎么看待这种质疑?

张剑辉:这就和做人一样,要在每一个阶段,做正确的事情。

储能的整个链条其实我们是齐备的。从电芯开始,我们在2021年就与北京卫蓝新能源合作成立公司专攻储能电芯的生产销售,海博思创也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团队进行电芯的研发与验证;我们在2023年的四季度也已经实现了自研自产PCS的量产应用;EMS、BMS一直是我们的核心,包括数据云平台。

但是我们会从市场、发展的角度考虑,选择自产一部分设备、同时外采一部分设备。

新能源产业家:海博思创在2023 年推出了组串式 PCS 产品,并建设了自己的智能化产线,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张剑辉:随着电芯容量的快速迭代,PCS的功率、产品形式等也需要快速地与我们的系统产品做匹配。自研自产PCS可以快速响应技术的更新升级以及市场的快速变化。

另外有很多应用场景,不再适用一个简单的PCS。举个例子,我们最新推出的充储一体化设备,充电桩和储能集成在一个设备中。很多应用场景对电力电子的定制化要求越来越高。

海博思创充储一体机

首先我们自己要具备生产电力电子设备的能力,同时也同步引入其他供应商,帮助我们更好地降本。

新能源产业家:所以设备采购或是自研,还是会匹配自己的产品和节奏来?

张剑辉:首先要从市场出发,从自己的技术能力、综合实力出发,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需求,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关键还是坚持企业的战略核心,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自己做才能将成本控制到最优。

海博思创PCS产品

新能源产业家:海博思创今年的战略规划是什么?

张剑辉:主要有三点:

①立足国内市场,保持市场领先优势和规模;

②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聚焦大储和工商业,定点突破;

③探索有商业价值的新的储能应用场景,布局储能资产的运营。

新能源产业家:你觉得现在头部公司之间的竞争态势,谁能走到最后?

张剑辉:越往后的比拼,拼的就不是单一的产品、技术、价格,拼的是公司的整体实力。

一个储能项目,从前期的技术方案对接、项目的匹配度,到合同谈判过程中对各种风险的把控,再到生产制造、交付以及后端的运维,公司的整个链条都要拉通。

这就是一个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早期创业或许还可以靠单点优势去一招鲜吃遍天,但现在已经很难了。

新能源产业家:所以现在就是牌桌上玩家内部的一个排位赛争夺。

张剑辉:现在就是比拼谁有战略的定力,少犯错误。

新能源产业家:海博思创现在的生存压力大吗?

张剑辉:我们现在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在这么激烈的拼杀下,还要维持高质量的经营结果。

新能源产业家:这就像一个跷跷板,要保持两端平衡。

张剑辉:因为公司要在保持市场地位和营收规模的同时,还要确保营业收入是高质量的。同时又不能没有底线、没有原则。这其实是我们最难的点。

我们现在没有生存的压力,但发展的压力非常大。

我们的员工数量增长也非常快,从100多人到300多人再到700多人,现在员工数破千了。网上也有质疑说海博思创的研发人员怎么一下就变了,实际情况就是我们过去这一年新招了几百名研发人员。

新能源产业家:您提到海博思创也在布局储能资产运营?

张剑辉:我们目前已经交付了超过20个GWh的储能电站项目并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对每个电站的效率、性能等进行摸排,帮助业主提升电站的运行效率。

比如说热管理的策略,我们可以一年四季根据环境变化去做灵活的调整,帮助业主提升系统的效率。

03

回应质疑三:海外市场起步较晚

敢为人后,后中争先:坚持目标,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干得更好

编者按:海外市场相对起步较晚是外界对海博思创最大的质疑之一,作为战略的第二大增长曲线,海博思创已经快速在海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2023年,与欧洲客户签订10GWh的储能系统意向框架合同,实现公司海外业务从0到1的重要突破。

2024年,海博思创宣布与同样占据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TOP5的Fluence达成战略合作。

在去年10月的澳大利亚全能源展览会上,海博思创又与澳大利亚能源集团Tesseract达成战略合作,聚焦澳大利亚的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项目,合作项目规模近1GWh。

“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是张剑辉对出海的决心和信心。

新能源产业家:出海已经是储能企业的必争之地,海博思创出海的时间相对比较晚,海外战略重点是?

张剑辉:海外我们的重点与国内类似,也放在大储和工商业储能。

新能源产业家:会聚焦在哪几个市场?

张剑辉:北美、欧洲、澳洲和中东。

新能源产业家:在出海业务上的团队配置和规划是?

张剑辉:现在公司内专门做海外业务的员工已经超过100人了。

2022 年,公司组建了境外储能业务拓展团队,专注于境外业务。2023 年以来,我们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区域建立了本地化的销售和服务团队,同步开展市场开发活动。

2024年将亚太区总部设立在澳大利亚悉尼、北美总部设立在美国休斯顿、欧洲总部设立在德国法兰克福。未来,还将继续拓展中东市场。

新能源产业家:近期不少海外大单签订,大家都觉得这是块肥肉,想抢来吃。

张剑辉:当下的储能排位赛,海外市场是最大的变数之一。拼的就是谁能够在海外快速地获取订单。

我们先在国内把内功练好,把公司的综合能力锻炼起来,从2022年下半年正式开始开拓海外市场,现在海外我们也在陆续地接到订单。

要坚持自己的目标,而且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干得更好。

新能源产业家:你的信心来自于哪里?

张剑辉:首先是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做储能业务,需要对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设备等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另外一点,我们在国内已经把内功修炼得非常好了,从产品实力、供应链成本把控、到现金流,海博思创都具备出海PK的实力。

任何一家toB的大客户,都不可能只认准一家供应商,它会选择几家去对比、去竞争,而这个竞争的过程就是我们的机会。

04

坚持原则:我们也卷,但不卷价格

创始人价值观,决定了企业到底能走多远

编者按: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往往和公司创始人的个人价值观挂钩。

谈到价格战,张剑辉的态度很直接。去疯狂卷低价,显然不是他的处事原则和底线。他说:我们也要卷,但要卷产品、卷技术。

新能源产业家:您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张剑辉:我认为我是一个正直而且真诚的人。

海博思创的企业文化,第一条是“守正”。做事情,我们会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有自己的追求。

新能源产业家:但是在国内的创业环境下,坚持做一个“好人”,和一个底线很低的“坏人”去竞争,很有可能会熬不下去。就像现在储能的价格战,你如果不去卷,那可能就争不过。

张剑辉:我们想卷也能卷,但是要思考卷的目的是什么?

作为一个行业的头部企业,如果主动把价格杀到最低,那其他小企业就根本无法生存了,这样整个行业的生态就被破坏了。

做储能,还是要有自己发展的思路方法,肯定不是单纯地拼低价,我们需要找到整个行业的价值所在。

新能源产业家:现在可能你不杀(低价)别人也在杀。

张剑辉:在内部工作会议上,我也和员工说,大背景在卷,我们内部也要卷:卷产品,卷技术。

因为中国的储能市场,一定会回归到产品的本质,当下只是一、两年阶段性的情况。

新能源产业家:那你认为当下这轮周期的洗牌会是怎么样的节奏呢?

张剑辉:洗牌的节奏可能会比想象中的更快,不同的厂商技术路线正在走向分化,国内储能市场化的进度也在加快,生态正在慢慢地形成。

新能源产业家:海博思创今年在国内市场会重点关注什么?

张剑辉:越在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和一些追求长期价值的合作伙伴更加深度地合作。

虽然市场很卷,但一些客户还是会在卷的过程中注重产品品质和性能。所以我们会更加深耕这部分价值导向的客户,达成深度合作。

新能源产业家:创业过程中你最自豪的是什么?

张剑辉:对我来讲,创业一方面是实现个人价值,另一方面能否给社会带来价值,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真的不是喊口号,我感到自豪的时刻,是海博思创和我的母校清华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支持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也包括我们的老员工很兴奋给我发短信说拿到了北京户口。

当个人对社会创造价值的时候,再苦再累也不重要了。

新能源产业家:虽然一路走来挺难的,但感觉你还是非常享受创业的过程。

张剑辉:我认为我创业的运气很好。

这个运气,不是说每一步都走得很顺利,而是赶上了中国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从2017年开始,我们业内说每一年都是元年,每一年都感觉要起飞了,结果又一棒子打下来了。(笑)

我们只能不断去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去创新,找出路,就像我们现在也在探索储能电站的资产运营,一步步坚持走下来。

新能源产业家:你觉得创业路上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张剑辉:我认为创始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个人包括企业到底能走多远。

我们不一定在行业中是最挣钱的企业,但是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对中国的储能产业、对社会创造价值。

05

后记

与张剑辉的对谈,为我们还原了在储能狂飙的这十年,一家企业从不到10人的初创团队成长为踏进A股的头部储能系统集成企业的全历程。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但人们往往只会关注起飞的那一刻,而忽略了一家企业在遇到风口之前要经历的种种艰难和历练。

踏进风口只是其中一步,埋头苦干,积攒实力,把握时机,在九死一生中搏杀出一份前途,才是创业公司的常态。

就像张剑辉所说,这一路走来,没有运气,只有坚持。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新型储能,中国储能网,储能电站,海博思创,储能集成第一股,资产市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