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企业动态>氢储能企业 返回

中国能建王小博: 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与能源产业

作者:周顾 来源:高工氢燃料电池 发布时间:2019-07-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首次将氢能写入工作报告,氢能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顶层关注。在政策利好下,来自核能、电力、设备、石油化工、节能环保、汽车、船舶、钢铁、军工领域的企业也陆续入场布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下称“中国能建广东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7月3-4日,以“风口上起舞,刀口上前行”为主题的“2019高工氢电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3楼浦东厅举行,来自车企、电堆及系统、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及设备等产业链各个环节超500位企业高层共聚一堂,围绕产品技术、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投资前景展开深度探讨交流。

中国能建广东院成立于1958年,拥有“咨询规划、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投资运营”四大核心业务,致力于在电力、核工业、建筑、网络通信、市政交通、水利、环保、海洋等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公司在海上风电、储能、氢能等方面有着扎实的技术储备。

王小博表示,从不同时期主要能源的碳氢比例变化来看,煤炭、柴薪氢碳比为1:1,石油氢碳比为2:1,天然气氢碳比为4:1.,因此他认为能源的转化历程实际上就是增氢减碳的过程。未来能源供应体系的变革将趋于脱碳化。

“工业副产氢是氢气的重要来源之一,且制氢成本低。以焦炉煤气制氢为例,成本可低于一元一标方。”王小博提出,在焦炉煤气生产装置密集的华东和华北地区投入建一套氢气分离提纯和压缩单元,就可以生产出大量满足氢能燃料电池需求的高压氢气,供应给当地的氢能燃料电池示范项目。

王小博透露,氢气是一个唯一真正能做到跨季节储能的,将弃风、弃水、弃电用于制氢储能,成本也相当低,公司现正将目标瞄准海上风电制氢。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燃料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