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据《人民日报》,11日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提到,我国是第一产氢大国,具有丰富的氢源基础;到2050年氢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至少达10%,广泛应用于交通、化工原料、工业、建筑等领域,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日举行的2018年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高峰论坛上,不少专家谈到,氢气燃烧生成水,可循环利用;来源广泛,既可借助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低碳化技术制取,也可以通过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制备;此外,中国市场巨大、应用前景广阔。
尽管如此,我国氢能发展在燃料电池基础研究和技术发展、氢能产业装备制造、标准法规、政策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瓶颈。
加氢站数量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便是其中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大钊认为,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核心设备技术指标落后、现阶段氢气需求量小、投资成本高等。
分领域看,交通领域是氢能和燃料电池初期应用的主要市场。中国氢能联盟理事长、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介绍,未来氢能将在小汽车、轨道交通、船舶、航天、物流系统、矿用车等领域广泛应用。
以乘用车为例,到2030年,将发展100万辆燃料电池车,在建加氢站1000座;到2050年,氢燃料电池车和发电均实现大规模应用。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王思强11日表示,氢能也是我国能源革命重要的探索方向,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打造好产业环境,统筹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是重点任务之一。
氢能将有助缓解我国弃风、弃光、弃水问题,作为各种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与现有能源体系有机结合的耦合点,有望实现多种能源跨地域、跨时间优化配置。此外,氢能还是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潜在选择。
论坛上,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和潍柴控股集团等还启动了200吨级以上氢能重载矿用卡车研发合作。继客运公交专线之后,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在交通领域又迈出新步伐。
来源:人民日报、能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