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金融>财政税收与补贴 返回

目标万亿级市场 新型储能产业开启规模化发展新征程

作者:曾阳风 来源:中国工业报 发布时间:2022-03-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下称 《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这意味着在未来3至8年时间里,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将迎来一轮大发展。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方案》涉及新型储能建设的成本、价格、机制、标准、发展目标等,明确了 “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 “十四五”期间,更多储能项目有望落地,市场规模将在万亿元以上。

“十四五”是贯彻落实 “双碳”目标的战略关键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个省份明确了配套储能设备的规格要求,并明确规定配储比例与配置时长要求。 《方案》还列出了 “十四五”新型储能区域示范专栏,包括青海省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重点项目,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新型储能创新发展,以及在山东、河北、山西、吉林、内蒙古、宁夏等地区开展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试点示范等。

《方案》提出,以新型储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在电源侧,以新型储能支撑可再生能源外送、促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消纳,通过储能提升煤电等常规电源调节能力。在电网侧,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储能,在电网薄弱区域增强供电保障能力,围绕重要电力用户提升系统应急保障能力。在用户侧,灵活多样地配置新型储能支撑分布式供能系统建设、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用能服务、提升用户灵活调节能力。

专家指出, “新能源+储能”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据统计,2021年以来,已经有21个省份发布了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的方案,有14个省份还明确了2021年年度规模指标。据不完全统计,其中 “风电+光伏”发电的总装机是127.8GW,如果储能容量按10%算,预计达到12.78GW左右。

强化技术攻关,构建新型储能创新体系是此轮产业发展的 “必杀技”。

《方案》鼓励不同技术路线 “百花齐放”,对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加强战略性布局和系统性谋划,提出技术研发方向,兼顾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绿色储能技术创新体系。

《方案》提出,加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力度,具体包括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 (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等攻关。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逐步成熟;氢储能、热 (冷)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

专家表示,储能技术成中国能源转型破局关键,因此必须在技术上站住脚。随着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需求提升、新能源开发消纳规模不断加大,尤其是在沙漠戈壁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集中建设的背景下,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更好,优势逐渐凸显,加快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势在必行。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储能技术研发和示范的主要国家之一,在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面向世界能源科技竞争,支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加快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面临重大机遇。在新型储能行业迈过研发示范进入商业化初期、即将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之际,及时出台实施方案,声明原则、明确目标,是对行业的鼓励、对科研人员的鞭策,意义重大。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储能项目核心仍是成本,预计会在发展中不断降低成本,逐渐壮大。 “合理疏导新型储能成本”成为 《实施方案》的重要一项,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手段,如加大 “新能源+储能”支持力度。在新能源装机占比高、系统调峰运行压力大的地区,积极引导新能源电站以市场化方式配署新型储能等。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