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金融>财政税收与补贴 返回

张国宝:电网要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

作者: 来源:中国证劵报 发布时间:2012-03-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国际油价虚高受到地缘政治和金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因金融资本的炒作,去年我国为此多付出了近600亿美元。现阶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很小,只能说有了好开端,最紧迫的就是需要破解并网的瓶颈,防止太阳能、风能设备制造业盲目无序扩张。
 
    制止风电太阳能设备制造业盲目扩张
 
    中国证券报: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制止风电、太阳能产业盲目扩张”,引起很多代表委员热议。如何理解这一表述?
 
    张国宝:国内风电、太阳能特别是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目前确实碰到一些问题,但我理解需要制止盲目扩张的是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业领域。风电装备及光伏发电材料、电池组件等领域近两年来发展迅猛,出现价格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的现象,特别是去年产能过剩现象已转化为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实际经营困境。这些确实需要出台措施加以规范和引导。
 
    但从风电、太阳能行业而言,远没有到要制止发展的地步。风电装机并网容量去年达到4700万千瓦,仅占全国装机的百分之四点几;发电733亿度,占全国发电量的1.5%。其电价水平也降到平均每度电0.57元左右,如考虑减排因素已与火电价格有一定竞争能力。光伏发电规模刚到300万千瓦,度电成本也在不断降低过程中。从规划的角度看,“十二五”期间并网风电装机将达1亿千瓦,光伏发电达1500万千瓦,需在目前已有装机基础上大幅提升。从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角度看,风电光伏未来都要承担一定比例。因此,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仍很广阔,要把防止设备制造能力盲目发展与风电、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区分开来,这才是国家能源政策的初衷。
 
    大力促进分布式发电
 
    中国证券报:现实中风电并网难等弊端也暴露出这些行业发展确实面临一些问题,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张国宝:首先我们得清醒认识到,这几年风电、光伏发电遇到的一系列难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重视去解决。解决目前风电以及光伏发电所遇到的并网难是问题的核心,要协调好各层面与电网的关系。电网确实存在自然垄断性的特征,即使把电网拆分变小,在一个区域内仍然只有一个电网,但电网在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还应更加主动积极。
 
    目前某些风电场存在“弃风现象”,主要发生在内蒙古和东北地区。一方面这一地区风资源丰富,另一方面电力需求没有南方沿海地区旺盛。但也有体制问题,内蒙古西部电网是地方电网,独立于国家电网之外。内蒙古电网风电发电量最大时达到了电网发电量的18%,国际上风电发达的国家如西班牙、丹麦做到风电占20%。这说明有些关于风电影响电网运行安全的考虑有点夸大了。尽管电网也在想办法加紧建输送通道把这些大基地的风电尽量多地送出去,但也需在新的思维上寻求突破。
 
    中国证券报:新的思维是指什么?
 
    张国宝:就是在建设八大风电基地输送通道的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离电网末端近的地区就地消化,搞分布式发电。分布式的核心理念就是独立于大电网之外,建区域性的小网或微网自发自用。有时候需要将多余的电出售给电网,缺电时也需要大电网支持一定的电量,这种微网有时仍需要与大电网相连,目的是为了保障微电网的安全供电,基本特征还是自发自用。
 
    事实上,太阳能光伏发电适合于微网供电。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的弊端和风电一样,因为每天的光照时间受季节、天气等因素制约。对于光伏发电来说,屋顶发电系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新疆吐鲁番新城搞太阳能微网的试点已经取得进展。问题往往集中于电网肯不肯支持分布式、微网这一理念,少一些利益考量,配合这些独立发电系统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
 
    中国证券报: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即将推出,如果推行开来能否达到促进新能源发电上网的目的?
 
    张国宝:配额制一直都在提,如果政策方案能够比较完善,具有可操作性并切实落实,当然是一种可行的自下而上的约束机制。国内众多发电企业也愿积极落实,阻力不大,难点还是出在电网和电价机制上。现在风电、太阳能发电成本仍高于水电、核电,需要补贴,规定必须生产一定量可再生能源电量,要防止宁愿多送一些水电和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发电量要提高必须落实补贴机制。
 
分享到:

关键字:张国宝 电网 可再生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