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中国是光伏电池制造大国,产量占世界60%,同时也是应用小国,2010年的利用率占世界3%。尽管2011年中国市场有较大进步,利用率达到12%,但与德国日本等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中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对外披露,2012年,中国将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业界解读:此举旨在解决太阳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规模越来越大与电网建设滞后的矛盾,并由此带来巨额资源浪费的历史遗留问题。
与此同时,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赵春江家中那中国惟一一套并入大电网的家庭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仍然找不到知音。赵家屋顶上的电池板每天流出的电流,在支撑完家庭利用后,多余的通过计量电度表汇入大电网。因为电网系统只支持单向收费,赵家向电网输送多少电力,自己就要支付多少电费。赵家的“尴尬”一经媒体报出,迅速成为热议焦点。
赵春江试图推广太阳能发电的家庭应用,但至今没有卖出一度电的事实似乎印证了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当下的窘境。
“中国具有全球领先的光伏制造大国地位,现在正处于重要转型阶段。”褚君浩十分认同赵春江的做法。他说,中国的家庭普遍利用太阳能,无论在产品还是技术都已经有了,现在缺的就是有力的推动和实施,以促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广泛应用。
于2005年通过200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电网企业应当与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并网协议,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并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上网服务。”
褚君浩说,78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板,可供一家人用30年,费用大约在人民币2万元人民币左右。但在实际情况中,可再生能源例如光伏发电风电在很多场合不能并网发电,究其原因,就在于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一度电,则直接导致电网企业减少一度电的价差收入。
尽管在“寒冬”季节,褚君浩谈起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前景,仍然十分乐观,“如果在中国十分之一的沙漠荒漠地区装上效用是10%的太阳能电池,中国一年的用电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