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金融>财政税收与补贴 返回

李世江:科学发展是抵御危机的最终准则

作者: 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12-01-13 浏览:
    科学发展是抵御危机的最终准则---——访多氟多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
      中国储能网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到眼下的欧美债务危机,跌宕起伏的国际市场对多氟多化工有限公司来说,并没掀引起太大的波澜。这个高科技企业的无机氟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一直走高端路线,在市场上优势明显;在国内市场,多氟多也依然是行业老大。董事长李世江说:“科学发展永远是抵御一切危机的最终准则,落地生根的方法就是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这是驾驭危机的两条最有力的‘缰绳’。”
   
  只有把危机看作常态 才能及早抓到缰绳
 
  记者:当欧美债务危机波及到全球经济时,中国的经济也相应受到影响,您怎么看待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它们会对中国化工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世江:“欧美债务危机来袭”,这听起来是个阶段性的问题。但实际上,作为一个企业家,最好不要用“当危机来了如何”,然后“怎么应对”这样的思维路径来考虑问题,更不能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运作一个企业的未来。如果等洪水到了眼前才想起来怎么冲出大浪,那就晚了。所以,我认为一定要把危机看作一种常态。
 
 
  金融危机也好,欧美债务危机也好,不管世界经济形势怎样变幻,所谓不确定性,都是常态,过去有,现在有,今后还会有。如果把危机看成了常态,你就会顿悟到这就是世界经济转变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不断进行调整、整合,向好的方向发展,将劣者淘汰。对中国同样如此,转变发展方式在我国已经提了多年,“十二五”仍然是坚守的方向,这就是常态。如果长期存在“危机来了我们怎么办”的念头,就会长期被动,就会真的“大难临头”,所以,一定应该围绕“危机是常态”来考虑,我们就会准备得更加充分,更加主动。中国有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化工企业只有日日如履薄冰,才能提前握住驾驭危机的缰绳。
 
  记者:能否就您所处的行业具体讲一下?
 
  李世江:比如传统产业氟化盐,只是化工行业中的一个小产业,但是氟化盐产品却被认为是工业的“味精”。所以,我们认为它永远有市场,多氟多公司十几年来总是有一种忧患意识,时时怕被国外企业击倒,所以拼命致力于科技创新,并和循环经济融为一体,最终走在了前列。不管是2008,还是目前,都没有因为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击垮我们,没有动摇过我们的市场地位。
 
  再比如大家关注的热点新兴产业,多氟多现在正从氟化工行业跨越到锂和硅行业里来,从传统的氟化盐进军到新能源产业,也是把危机看成常态的战略思想所决定的。能源危机在世界上是共识,所以,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是各国的重点。我觉得,任何一个化工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要考虑到能源大计,都要考虑战略新兴产业的拓展。我们将氟和硅结合,创新出六氟磷酸锂这一高科技产品,进而发展锂电池,这一系列的产业链都是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的硕果。但是前提是有生死的“忧患”意识,将危机作为“常态”,做到主动出击。
 
  科技创新是支撑 循环经济是方向 
 
  记者:您认为能做到科学发展,主要是搞好了循环经济和科技创新,请谈谈具体的操作方法?
 
  李世江:多氟多起家,第一步就是从实施循环经济迈开的。发展氟化盐产品,大家都在大力开采和使用萤石,但这是国家的军事战略资源,越来越严格的保护措施使得其价格节节攀升,而且开采量受限。我们研究得知,全球萤石资源有6亿吨(其中氟含量为47%),而磷矿伴生氟资源有18亿吨。所以,瞄准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是多氟多科学发展的起点,而且成为我们永远的基调。多氟多首先围绕磷肥的副产品展开了综合利用,成功地开发出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生产技术,它改变了国内几十年来以萤石为原料的传统工艺,意义重大。通过这一新工艺的开发,多氟多公司将中国磷肥工业30年想做成而没有做成的事办成了。同时,公司也在新工艺中受益匪浅,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契机,实现了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从起家到现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多氟多都在利用资源的边角料,创造最大的价值。我们开发并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节能环保优势的冰晶石生产新工艺;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无水氟化铝新技术;自主研发了六氟磷酸锂新技术,打破了西方国家对锂电池电解液技术的垄断,为民族争了光,代表了我国无机氟化工技术的领先水平。公司将这些技术申报了130多项专利,而且绝大部分为发明专利,并实现了产业化。
 
  循环经济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而科技创新是循环经济的有力支撑。因此,我们更加注重研发平台建设,建立了一院四所三窗口的研发平台:建设多氟多化工研究设计院,氟化工研究所、锂电研究所、硅材料研究所和膜材料研究所;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设立研发窗口,为公司产业布局奠定科研优势和技术储备。更加注重科技投入,将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目前的3%提高到5%以上。更加注重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在做好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院士工作站,吸纳大量高科技人才到公司工作。更加注重产学研合作,在与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等10多所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打造河南省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推进焦作市乃至河南省锂电新能源建设。
 
  2010年里,公司被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认定为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六氟磷酸锂被列为国家“863”计划,同时顺利通过河南省重大技术专项评审;锂电池项目被列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重点转型升级项目;无水氟化铝被列为国家资源和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全年新申报了16项专利,开发6项新产品。从东北到西南,从中原到经济发达城市,公司氟化盐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一步一个脚印的事实,让我们更清醒地明白,化工企业一定要遵循一个铁的原则:循环经济和科技创新,一个都不能少,这就是科学发展的具体操作方法,只有这样,我国的化工企业才有核心竞争力,才有利润,才是根本出路。 
  
 
  在危机中可以做出更大的蛋糕 
  
  记者:作为一家上市公司,2012年多氟多有什么具体打算?
 
  李世江:2010年5月18日,多氟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10.6亿元,成为我国无机氟化工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但是,我们很清楚,这是社会对我们新能源和高科技的认可,更是对我们科学发展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2012年,是公司上市募投项目投产、新能源项目逐步发挥效益、企业加速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积极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中奋力拼搏的一年。我们还是认为,这就是优胜劣汰的“常态”,在新的危机中往往可能做出更大的蛋糕。
 
  新的一年,多氟多将继续以氟为主线,研究三个元素、三个电池,确立企业发展的三个板块。第一块是氟化盐板块,这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基础。同时还要紧紧依靠循环经济和技术创新不动摇,继续做大做强氟化盐产业。东北、西北和云南项目建成后,氟化盐生产能力将达到3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
 
  第二是新能源板块,要不遗余力地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晶体六氟磷酸锂是典型的高风险、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要确保2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顺利建成投产,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强对新能源公司的管理植入和文化植入,促使锂电项目尽快投产、达产。要做好新能源要素在多氟多的集聚,积极参与河南省新能源锂电及材料研发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三是硅产品板块。要做好低品位氟硅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项目的前期工作。建设好中试生产线,加强对外合作,解决关键重大技术问题,变“氟硅不分家”为“氟硅巧分家”,为开工建设氟硅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工程积极努力。
 
  多氟多把氟和锂结合,把氟和硅分开,一合一分,既有哲学的思维,又有科学的原理。公司一定能把氟锂硅三个元素相互结合及综合利用做好,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再加上矿产资源和新能源资源的集聚,企业所追求的为一栋建筑、一条街道、一个社区、一座城市提供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分享到:

关键字:李世江 科学发展 抵御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