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出现冷热不均现状
在第七届长春汽博会上,新能源汽车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不仅30多款新能源汽车展区异常热闹,就连国家电网展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前也经常挤满了人。在展区前,虽然新能源汽车比亚迪F3DM和e6没有参展,但还是有不少参观者向现场的工作人员打听这两款车的相关消息。
比亚迪展区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每天咨询的人络绎不绝,但真正购买这两款新能源汽车的却一个没有。虽然经过国家补贴后,价格已经降了很多,但大部分人还是觉得价格偏高,同时还担心充电设施不配套以及电池的续航里程短等问题。
长春汽博会上的这一幕,恰好折射出在补贴政策出台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现的冷热不均的现状。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上市计划陆续出台以及充电站建设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则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冷清以及消费者依旧提不起购买的兴趣。面对这一难题,一些汽车业内专家表示,在发展纯电动汽车这个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优先发展低速小型电动汽车更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也更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普及。
低速小型电动汽车更符合国情
对于高端纯电动汽车普及难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深有体会。他表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后,国家重点支持纯电动汽车的思路逐渐清晰,但当前市场在售或即将进入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大都是高端电动车,价格大都在15万元以上,甚至有的达到20多万元,即便是享受五到六万的补贴,也很难说服消费者去购买。特别是在当前充电站等配套设施不齐全,电池性能得不到老百姓信任的条件下,继续靠政策单方面推动中高端纯电动汽车发展,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结果。因此不妨尝试发展低速小型的电动车,因为这种电动车最容易实现量产。
在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举行的多场论坛上,不少与会专家纷纷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们认为,从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的历程来看,体积大、性能优的高端电动汽车不容易成功,反而是小型低速电动汽车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可,而且低速电动汽车性价比高,十分贴合消费群体的需求,也最可能率先实现产业化。
北京索荣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索荣电动汽车网负责人贾永轩表示,电动汽车从低端入手,经济上可取,技术上可行,产品的综合性能好,最重要的是产品价格低,性价比最高。这些年中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历程,就为现阶段发展电动汽车提供了很好的一个模板。从1997年由几家小型企业起步,到目前超过5000万辆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迅猛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满足了城镇居民出行代步需求,也满足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因此,从当前电动汽车的行业背景和发展动态来看,中国开发纯电动汽车首先必须明确市场定位:从中国国情出发,对应哪类人群,现实的需求是什么,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是哪些,产品选型与技术路线选择等等都是必须考虑到的因素。